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考研网

2012考研教育学之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25 0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简答题
          4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参考答案】: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4分)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三,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第四,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第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六,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4分)
          (3)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第一,难以因材施教;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缺乏灵活性。 (4分)
          (4)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的作用,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3分)
          【试题解析】:
          识点:班级授课制。
          答题思路:先写出班级授课制的概念,然后分析优缺点,最后给予优缺点总结。
          50.【参考答案】:
          1、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的必须反映生产力的要求,受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3分)
          2、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着教学内容和学科的设置。(1)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为学科设置的调整提供了可能的客观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能够掌握生产上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这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改革业绩学科设置的调整提出了客观要求。(3)由于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各个时代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生产力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不同,学校的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各不相同。(4)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证明,学校的课程,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是直接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6分)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改变。(1)生产力发展决定了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对教育发展提出要求;(2)任何社会办教育都必须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基础,必须以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为前提。特别是社会剩余劳动的多寡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上的支付能力。(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个人在教育方面的支付能力,从而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不仅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且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6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答题思路:分层次写出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51.【参考答案】:
          1、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在内的广义的知识体系,而且包括知识的生产、积聚、应用,尤其是知识进步及创新的能力。(3分)
          2、知识经济的特征。(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2)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灵魂的经济;(3)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经济。(3分)
          3、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1)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2)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作为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的基地,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3分)
          4、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改革。(1)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2)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创新体系;(4)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6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答题思路:先分析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分析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最后说明如何面向知识经济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
          52.【参考答案】:
          (1)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4分)
          (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需求;(4分)
          (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分)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4分)
          【试题解析】:
          1)知识点: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2)答题思路: 打出几个依据即可。
          53.【参考答案】: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2分)
          (1)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3分)
          (2)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①设计“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 前习俗道德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 ②把道德判断的原则直接教给人们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道德认知都是发自内心的,而变化又都是渐进的,因此,促进人们的道德发展要按照一定阶段和顺序来进行。③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道德认知的变化乃是人们遭遇到某种道德上的冲突而引起的,所以,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被教育者注意到真正的道德冲突,思考用于解决这种冲突的理由是否恰当,发现解决这种冲突的新的思想方法。④强调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主张在学校中要树立良好的公正群体气氛,这是道德教育必要的条件。 (6分)
          (3)评价。该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反对道德观念的灌输,主张通过道德冲突发展儿童的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该模式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还有一些缺陷,片面反对道德观念的灌输,主张完全通过道德冲突发展儿童的道德水平,也有失偏颇。(4分)
          【试题解析】:
          1)知识点: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
          2)答题思路:先写出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主张,最后进行简单评价。
          四、分析论述题:
          54.【参考答案要点】:
          这段材料反映了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5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辩证的统一。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以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 (5分)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尊重信任学生时,坚持严格要求,防止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在严格要求学生时,相信他们的力量和能力。(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原有道德水平提出合理、明确、具体、适度的要求。(3)有统一的要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强求一致。(15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题思路:首先写出反映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然后回答什么是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为什么要贯彻这一原则,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回答这样的题目注意结合材料以及联系我国教育实际。
          55.【参考答案要点】:
          (1)文中做法违背了启发性原则。(5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0分)
          (3)启发性原则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15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启发性原则。
          答题思路:先对老师的做法定性,然后说明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指出在这个教学原则的意义和要求。回答这样的题目注意结合材料以及联系实际。
          56.【参考答案要点】:
          (1)人的身心发展,从整体上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个体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既可能有好的一面,有可能有不好的一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放矢地及时地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发展。(8分)
          (2)作为教师,要遵循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7分)
          具体要做到:第一,要全面认识学生,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第二,一视同仁,不偏爱优秀生,不讨厌后进生,对后者尤须热情、诚恳、耐心;第三,把发扬优点作为教育的依据,鼓励甚至是微小的积极因素,借以克服消极因素;第四,根据学生特点,发挥所长,培养优秀品德。第五,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15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答题思路:先回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然后回答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及其具体要求。注意联系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5 0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培根 C.康德 D.卢梭
          2. 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教育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教育思潮是( )。
          A. 批判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3.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 )。
          A. 现代系统论方法 B.博弈论 C.一般发展 D.非指导性教学
          4.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这种给教育下定义“教育”角度是( )。
          A.狭义 B.广义 C.社会 D.个体
          5.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属于( )。
          A. 制度化的教育 B.非制度化的教育 C.业余教育 D.半工半读教育
          6.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派生地位的是教育的( )。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享用功能 D.谋生功能
          7.按照默顿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叫做( )。
          A. 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
          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的理论是( )。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社会起源说
          9.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靠教育。他的这种观点属于( )。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内发论
          10.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叫做 ( )。
          A.人力资本理论 B.劳动力市场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教育万能论
          11.根据劳动力市场理论,大公司、大企业和大机构的职业岗位提供的是( )。
          A.高薪市场 B. 次要市场 C.主要市场 D.低薪市场
          12.”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这种观点属于( )。
          A. 内发论 B.外铄论 C.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13.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学校教育 B.环境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4.认为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的理论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二因素论 D.外铄论
          15.在制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方面, 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
          A.纳托普、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16.根据杜威的观点, 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或者教育活动本身的具体的目的叫做( )。
          A.终结目的 B. 过程目的 C.内在目的 D.外在目的
          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属于( )。
          A. 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复合学制
          18.在下列文件中,首次提出加强基础教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9.在下列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在下列文件中,提出改变“统招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1.在下列文件中,提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2.在下列文件中,提出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3.提出要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的课程理论是 ( )。
          A.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C.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D.“活动课程”理论
          24.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布拉梅尔德
          25.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文化精华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26.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27.根据克拉斯伍等制定的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在团体中表现合作精神等,属于( )。
          A.评价 B.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C.组织 D.反应
          28.根据辛普森等制定的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属于( )。
          A.知觉 B.准备 C. 机械动作 D.有指导的反应
          29.认为课程评价就是将设计的课程标准(standards)与实际的课程表现(performance)相对照,通过对照找到标准与表现之间的差距(discrepancy),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属于课程评价的( )。
          A.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B.解释模式 C.差距模式 D.回应模式
          30.设计过程系统性强,具体的设计步骤呈直线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 )。
          A.目标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 C.过程模式 D.系统方法模式
          31.将学习材料分解为许多小步子,并按系统排列起来,每一步都要提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回答反应或选择反应,认为答案正确后,再进行下一步,直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是( )。
          A. 掌握学习模式 B.程序教学模式 C.发现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2.主张大多数学生(95%以上)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内容,强调教学的任务就在于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的教学模式是( )。
          A. 掌握学习模式 B.程序教学模式 C.发现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3.根据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分组教学,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各不相同,这种分组教学属于( )。
          A.能力分组 B.作业分组 C.内部分组 D.外部分组
          34.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组,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属于( )。
          A.能力分组 B.作业分组 C.内部分组 D.外部分组
          35.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讲座
          3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 讲授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谈话法
          37.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是指( )。
          A. 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8.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叫做(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9.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叫做( )。
          A.实践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40.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属于( )。
          A.间接的道德教育 B.直接的道德教学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41.根据价值观澄清理论,“做出喜欢的选择并对选择感到满意”属于下列哪个阶段( )。
          A.选择 B.赞赏 C.行动 D. 修养
          42.认为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的德育模式是( )。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价值澄清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43.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训练智力;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只要能训练学生的智力,都可以采用。这种观点属于( )。
          A.形式教育论 B. 实质教育论 C.知识教育论 D.能力教育论
          44.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是( )。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价值澄清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45.根据马卡连柯的观点,教师应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并在集体中教育和影响个人,叫做( )。
          A.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B.前景教育影响原则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连续性原则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就自然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47.教育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48.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5 0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50.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5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改革趋势。
          53.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4.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下面材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血。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55.阅读下面的案例,分析说明“我”的日常教育评价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老师经常表扬我,我怕谁!”
          学生阳阳(化名),现为六年级学生,原来是所谓的后进生,上课不专心,常捣乱,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下课后与同学之间摩擦很多,老师见了个个头痛,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他上五年级时,我是他老师,就想:应多给他鼓励,让他建立自信。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对他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这点进步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果然明显,他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正当我为自己的成功教育而欣喜之时,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却让我陷入深思:一是有同学向我报告,阳阳又犯错误了,和很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邱老师经常表扬我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会怎么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破坏课堂纪律,经多次“激励式”的引导无效后,我进行了批评,谁知他竟离开教室扬长而去……
          56.请运用所学师生关系原理,分析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有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的感觉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25 03: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四)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参考答案:
          1.B 2. A 3. A 4.D 5.B
          6.B 7. B 8.A 9. B 10.C
          11.C 12.C 13.A 14.B 15.D
          16.C 17.A 18.C 19.B 20.B
          21.B 22.D 23.B 24.A 25.A
          26.D 27.B 28.C 29.C 30.A
          31.B 32.A 33. B 34.D 35.A
          36.C 37.B 38.C 39.A 40.B
          41.B 42.C 43.A 44.D 45.A
          二、 辨析题
          46.【参考答案】:
          错误。(3分)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方面,学生的智力、能力,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否则,学生能力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为基础;智力、能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的增长。(4分)
          一般来讲,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是一致的,同步的。但有时候却是不一致的,不同步的。有了知识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能。“知识多”并不等于就是“能力强”。这是因为知识的发展和智能的发展遵循着不同的规律。(4分)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知识,又要重视发展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4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答题思路:先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写出来,再说明二者发展规律的不同,以及如何避免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7.【参考答案】:
          错误。(3分)
          这是典型的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观点。(2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人类教育的本质则依然有如动物界。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正是基于天赋它们固有的保存自己种类的本能才把“知识”、“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4分)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因而是错误的。(6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答题思路:先指出这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观点,然后说明气观点,再分析其错误之处。
          48.【参考答案】:
          正确。(3分)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3分)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3分)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使学生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行动;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行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3分)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第三,要注意多开端性; 第四,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3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题思路:先说明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再具体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以及四者的关系,最后指出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7-25 04: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简答题
          49.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参考答案】:
          (1)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第三,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分)
          (2)专业知识素养。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二,精深的专业知识。第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3分)
          (3)专业能力素养。第一,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第二,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第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第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第六,较高的教育机智;第七,教育科研能力。(4分)
          (4)教师的人格素养。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4分)
          【试题解析】:
          识点:教师的专业素养。
          答题思路:列出教师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即可。
          50.【参考答案】:
          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也决定着教育的发展。(3)阶级社会的教育都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一定社会进行统治的工具。(3分)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确保教育能够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总是利用他们掌握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教育,为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选择教育内容,提出道德要求等,使教育为特定的社会关系服务。(3分)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1)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力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也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上的优势来影响和控制教育。(3分)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3分)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结构、教育的管理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3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答题思路:分层次写出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51.【参考答案】: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培养人的活动;(5分)
          第二,教育工作是由受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来进行的;(5分)
          第三,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5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说明理由即可。
          52.【参考答案】:
          (1)加强基础学科;
          (2)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课程要有灵活性和自由度;
          (3)加强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4)加强环境、人口等重大社会问题的教育。
          【试题解析】:
          1)知识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改革。
          2)答题思路:写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53.【参考答案】:
          (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3分)
          (2)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但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4分)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4分)
          (4)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与发展性、交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教学过程并不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4分)
          【试题解析】:
          1)知识点:教学过程的本质
          2)答题思路:先写出教学过程的概念,然后进一步解释教学过程的本质。
          四、分析论述题:
          54.【参考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会影响以及主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作用的统一。(5分)
          (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6分)
          (3)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所谓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主要是就身心发展的内容和水平而言的。第一,环境使遗传素质提供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第二,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8分)
          (4)没有及时进行教育,导致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10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题思路:首先写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然后回答各种因素的作用,最后分析故事如何错误地处理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55.【参考答案要点】:
          (1)违背了品德评价中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8分)
          (2)品德评价法是德育的一种辅助方法,是指通过对学生业已形成的思想品德或目前已有的品德发展状况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按确定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操行评定等方式。(7分)
          (3)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第一,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第二,奖惩目的明确,公正合理。第三,奖励为主,抑中带扬。第四,注意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15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品德评价法。
          答题思路:先对老师的做法定性,然后说明他违背了什么原则和方法,并指出在这个德育的意义和要求。回答这样的题目注意结合材料以及联系实际。
          56.【参考答案要点】:
          (1)师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5分)
          (2)师生之间是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5分)
          (3)班主任老师错误之处在于希望把班级工作做好,但采用的教育方法违背了师生之间是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导致不佳的教育效果。(10分)
          (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10分)
          【试题解析】:
          知识点:师生关系。
          答题思路:先回答师生关系的特性,然后分析班主任的错误之处以及应该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注意联系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6 16:01 , Processed in 0.082621 second(s), 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