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5|回复: 0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改为自主命题后应该这样复习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5 20: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   基础心理学
总分:368  英语:82  政治:79  专业课:207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改为自主命题,但是院校没有给出指定的考试参考书,这对于备考的同学来说,尤其是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又增加了备考难度。但是,博仁考研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的备考更简单,更顺利,更有成效。所以博仁考研老师向备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的同学分享一篇博仁成功学员的备考经验,助力备考。
      有这样两个事实:心理学考研难,跨专业更难;但现在考上心理学的考生倒是有一半都是跨专业。因此,还是那句话只要努力就总会有回报的。这里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考研经历,希望对你们,特别是跨专业考心理学的研友们,有所帮助。
      本人2014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毕业后在北京做中学英语培训,2015年一战以359分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复试,但由于复试各个环节准备的差强人意而铩羽而归。但没有就此放弃,出于对心理学执着的“爱”,毅然决然作出了要二战的决定。之后返回南京就职于学大教育,从事高中英语培训,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二战之旅。在准备了几个月之后,我再一次披挂上阵,出现在16考研的战场上。2016年2月19日得知自己以368分再次进入华师心理学院的复试,3月25和3月26日两天参加复试,愚人节当天被录取,我终结了自己的失败,顺利的考上了华中师大心理学研究生。
      两次的历练让我懂得了这么一个事实:失败了并不可怕,只要你坚持下去,在你成功那天,以往的失败会让你的成功更加辉煌;而如果你放弃了,那才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一、院校考试教材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从2016年开始自主命题,试题风格完全不同于统考(学术性更强,无指定参考书但有大纲,文献研读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加之其一贯“重基础,偏应用”的特点,因此不能按照统考的复习套路,否则很难蟾宫折桂!下面我先从大家所关心的教材问题谈一谈。虽无指定参考书,但依据大纲有几本书是必须的复习的,列举如下:
      普通心理学:以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为主,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为辅
      心理统计:有数学或应用统计学基础或者本专业学生可以只看高定国翻译的《心理统计学》;如果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建议把甘怡群和张厚粲的两本统计书结合在一起看
      实验心理学:朱滢的《实验心理学》为主,郭秀艳的《实验心理学》为辅
      心理测量:戴海崎的《心理测量学》完全够用
      以上所列教材必须对照大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精细记忆,尤其是研究方法,华师在初试、复试中都有很大的分值去考查它,不可轻视!不可轻视!不可轻视!(重要的事情讲三遍)如果要报班的话博仁的温老师和张老师非常值得推荐,跟着他们研究方法这块可以大大的省事和放心。至于发展心理学,除了复习《心理学与生活》的内容外,研究方法也是重点,16年就考了一道12分的题;教育心理学在考纲范围内,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大家看一下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这三块重点。如果时间紧的话,发展和教育也可以直接参考博仁的讲义,基本重点那上面都有。
      二、文献阅读
      对于文献阅读,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傻了吧唧的把六期杂志所有文章都看一篇!!!一篇论文没有必要从头读到尾,一字一句扣。很多论文的选题都非常新,新到它们都不曾出现在教科书上,你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所以请有侧重的看。在新的范围给出之前,建议就用2015年给出的范围。对于如何做好文献阅读以应对初试,你不妨按照这个思路来:
      一篇论文通常是由以下六部分构成(后面为各部分目的):
      摘要:对文章精简概括
      引言:交待理论背景,介绍与研究有关的自变量、因变量,提出假设
      实验方法:交待实验从头到尾是怎么做的
      结果与分析:交待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一条一条给出)
      讨论:将结果升华与已有理论结合,说明研究意义
      结论:总结
      针对每一部分及其目的,需要看的内容有:
      摘要:必看!全部看完。看完摘要你可以对整个研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看的时候要提炼出这篇文章是有关什么领域?方法是什么?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引言:看一个头一个尾就行了,中间的内容不看。看开头的目的是快速进入文章背景,知道文章的主题和什么有关。看结尾的主要是找文章假设(假设的关键词“H1”“假设1”)、文章目的。如果说你对因变量、自变量的操作定义不了解的话,那么从引言中找到相关内容,弄清因变量、自变量。
      实验方法(核心):实验方法部分值得反复琢磨,这可能作为考点。方法主要包括被试、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程序。这一部分内容值得大家好好琢磨(除了实验材料内容可以忽略)。主要学习文章是怎么选择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是怎么测量的,采用什么实验设计,控制了哪些额外变量,实验的流程是什么样……
      结果与分析:大家找到与研究假设有关的结果是什么就够了。不用从头到尾看。有一个小方法,就是找显著性,文中出现p=0.05/p
      讨论:主要看讨论部分第一段以及各个小标题。第一段一般是总结段落,会总结全文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其他内容主要是谈理论意义,本文值得扩展的地方,本文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等等。
      结论:不是所有文章都有,如果有的话请全部看完。
      这么看的话,每一篇文献中大约一半的内容都不用看了。这样看完一篇文献可以控制在40分钟左右,你又知道它在讲什么。
      论文怎么考?
      论文的内容会放在100分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的综合应用”中考。形式是涵盖了实验、测量、统计的大题目,就像312统考最后几道30分的大题一样,是综合性考题。老师会直接将论文中的实验设计拿出来考,也可能稍微改编一下,所以看论文不是看概念记结论,而是要看实验设计以及统计方法,看论文中的实验流程,学会并模仿。
      三、心态调整
      考研还有很重要、很艰巨的一个挑战就是心态的调整。考心理学的有很多是跨考,还有些是一边工作一边备考,都非常的辛苦,我也是三跨考生,所以深有感触。由于心理学考研确实有难度,考前五的学校尤其困难,所以压力很大,那种压力是无时无刻的,经常会想万一考不上怎么办。总结一下我的经验,考研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1.埋头苦干,少顾其他。考研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万万分心不得,不要害怕自己没有退路,初试过后再找工作也是来得及的,当然这个建议只是参考而已,最终还是视个人情况而定。我个人的习惯是不能有任何分心,备考的半年就只干一件事情,每天的作息都是围绕着备考来定。
      2.不要怀疑自己。对自己怀疑是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而且会降低学习的效率,更严重的是可能让自己萌生退意,要知道,一旦你畏惧了,那你也就失败了大半。特别是对跨考的同学来说,你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基础,没有经验,用半年的时间来学习别人4年学习的知识根本不可能,所以很怀疑自己能不能考上。其实我现在看来跨考反而是有优势的,考研是应试,我们所要回答的是大纲要求我们回答的,而心理学科班的同学说他们知道的太多不知道考研要写什么;现在同学一大半是跨专业,还有个原因是跨专业的人备考特别认真,因为知道自己的差距所以丝毫也不会放松。
      3.不可一天有懈怠。考研是持久战,备考的半年中每天要保持5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没有一天间断过。无论天气如何,无论心情怎样,都要按照学习计划尽量投入的备考。一直处在投入状态,投入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旦休息一天,想再进入状态就又需要调整。
      4.不要去攀比,不要急于求成。很多考研的同学喜欢互相询问:复习到第几轮了?看到哪本书了?我向来对这种问题淡然处之,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看得快就是复习得好的。如果因为和别人攀比复习的速度而匆匆赶进度看书的话,那效果是很差的。只要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循序渐进的看书,认真完成自己制定的任务就好。考研切忌急躁。
      5.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备考时和研友的交流中感到,每个人学习习惯上的差异真的是非常大,所以不存在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所以学习经验不能说得太具体,因为具体的只能靠你自己来摸索来尝试,常定计划、留心观察效果、及时调整,相信很快都可以找到对自己来说最舒服最高效的方法。
      祝大家备考顺利!

      如果你是备考2017年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的考生,如果对于院校选择一个头两个大;如果你对于考研备考感到迷茫;如果你复习了一遍还是感觉没有效果,在考研中遇到的任何棘手问题,都可咨询博仁考研老师,我们愿做你考研路上不离不弃的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11:32 , Processed in 0.07631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