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3|回复: 0

博仁2010年心理学考研内部资料与考题相关度分析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5 1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明:
1、博仁做的考前资料只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押题是有风险的,根据老师的讲解认真复习打好基础才是正确之选,切不可从一开始就存侥幸心理。
2、博仁的考研辅导从不主张以押题为主的;我们提倡早复习早准备,注重平时基础的积累,并钻研历年真题的出题特点和出题规律,关注重点和要点。博仁辅导的目的是:力争让学员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优的考试效果。
3、鉴于近几年一直出现的只看博仁辅导考前资料不来听课的现象,同时因书面资料的局限性,为保证辅导效果把部分信息传递给了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内部资料不再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训练的重点,请学员上课时认真听讲。
4、考前的串讲班和主观班提高的老师授课+博仁内部资料基本是全部覆盖考点,根据学校有关要求本次公布的是《博仁内部资料与考题相关度分析 》不涉及教师授课内容。
一、选择题
  45、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是(A)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         D.注意瞬脱
  47、 采用这种设计可控的主要额外变量是(A)
[TR]
[TD]
被试
[/TD]
[TD]
实验处理
[/TD][/TR]
[TR]
[TD]
A
[/TD]
[TD]
1
[/TD]
[TD]
2
[/TD]
[TD]
4
[/TD]
[TD]
3
[/TD][/TR]
[TR]
[TD]
B
[/TD]
[TD]
2
[/TD]
[TD]
3
[/TD]
[TD]
1
[/TD]
[TD]
4
[/TD][/TR]
[TR]
[TD]
C
[/TD]
[TD]
3
[/TD]
[TD]
4
[/TD]
[TD]
2
[/TD]
[TD]
1
[/TD][/TR]
[TR]
[TD]
D
[/TD]
[TD]
4
[/TD]
[TD]
1
[/TD]
[TD]
3
[/TD]
[TD]
2
[/TD][/TR]

       A.顺序误差           B. 期望误差           C. 实验者效应          D.动作误差      
    49、1937年施瑞奥克(J.K.Shryock)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出版,这本著作是(A)
   A.人物志           B. 心书           C. 吕氏春秋           D.频次
    51、要把标准差转化为方差,研究工作者要完成的工作是(D)
(博仁2010年心理学考前复习知识要点之统计学部分涵盖此知识点!)
    A.计算标准差的平方根           B. 用样本n除以标准差         
    C.用1/Z除以标准差                 D. 计算标准差的平方
   53、某测验的信度为0.64,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为5,该测验的标准误差为(C)
   A.0.36          B.1.04           C.3.00          D.4.36
   55、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中,关于E描述错误的是(C)
(在博仁名师讲义中的心理测量学部分对此知识点有详细的讲解!!)
    A.真分数和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0         
      B.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0         
     C.误差分数(E)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和         
     D.误差分数(E)是一个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57、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D)
(博仁2010年心理学考前复习知识要点之统计学部分的例题涵盖此知识点!)
     A.x2分布   B.t分布   C. f分布    D.正态分布
   59、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为了探察社会赞许效应,测验编制者经常会使用(C)
    A.疑问量表  B.评定量表  C.投射测验 D.自陈测验
   61、被试在回答心理测验题目时,不管测验内容如何,都采用同样方式回答,这种趋同应答的现象称为(A)
   A.反应定式   B.反应风格   C. 猜测应答   D.默认应答
   63、甲、丙两图表示的数据分布形态分别是(A)
   A.正偏态和负偏态分布                B. 正偏态和正态分布
             C. 负偏态和正态分布                 D.负偏态和正偏态分布
  65、不正确的是(D)
   (博仁2010年心理学考前复习知识要点之统计学部分涵盖此题知识点!)
A.平均数、众数、中数相等   B.图形围绕平均数左右对称  
C.图形中曲线横轴之间面积为1   D.标准差的变化不影响该图形的形态
二、多选题
        66、根据记忆的SPI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有(ABC)
          A.串行编码  B.并行存储  C.独立提取  D.渐进遗忘
        67、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不清晰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有(ABD)
          A.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B.怎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证几何问题   D.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68、普拉切克(R.Plutchik)将情绪的维度分为(BCD)
   (博仁2010年心理学考研辅导系列之三:习题班讲义-﹥普通心理学习题二-﹥多项选择题的第5题原题!!!)
          A.紧张度  B.相似性  C.两级性  D.强度
        69.、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ABCD)
   (博仁2010级心理学资料六-串讲班:第十二章人格部分基本知识点包含此原题!!)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70、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ABD)
      (博仁基础强化班-﹥内部资料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的多项选择题第三小题:原题为“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考查内容一致,选  项设置完全一致!)
        A.由上到下            B.由近到远
                  C.由边缘到中心      D.由粗大到精细
        71、下列有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BCD)
      (博仁2010年心理学考研辅导系列资料之三:习题班讲义的教育心理学部分之综合题1“比较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涵盖此题!)
                 A.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发现学习是高级的
                 B.发现学习是低级的,接受学习是高级的
                 C.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D.发现学习是机械的,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
       72、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ACD)
     (博仁基础强化班-﹥内部资料实验心理学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第三小题:原题为“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选项设置基本一致!)
               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           B.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C.统计回归                         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73、用于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度,其基本假设包括(BCD)
     (博仁2010年心理学考研辅导系列资料之基础班讲义:记忆实验部分中内隐记忆的研究涵盖此题!)
                 A.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
                 B.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
                 C.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D.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74、散点图的形状为一条直线,且两个变量方差均不为0,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为(AD)
     (博仁2010年考前复习知识要点:心理统计学部分涵盖此知识点!)
                A. 1               B. 0.5                   C. 0                      D. -1
       75、下列心理测验中,属于速度测验的有(AC)
                A.文书能力测验中的校对测验
                B.梅尔(Meier)艺术鉴赏测验中的审美知觉测验
                C.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中的装配测验
                D.西肖尔(Seashore)音乐能力测验中的高音辨别测验
三、简答题
76、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博仁考前复习资料-﹥普心强调的知识要点:原题为“注意的基本特征、功能、种类、品质” ,覆盖真题)
   (授课时的思考题:原题为“注意的各种品质及其表现现象” )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品质主要指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紧张性。
         1.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的把握到客体的数量。比如经常在足球场上的运动员要同时注意多个对手,他们的注意广度会比较大。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对象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例如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要连续几小时高度紧张的工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思想的高度集中,这些都是注意稳定性的表现。
3.注意的分配,是指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
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有目的地、及时地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例如,学生第一节课上的是外语,第二节课上的是数学,学生必须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外语课转移到数学课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紧张性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高度集中的程度,是注意的强度特征。

77、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觉到食而无味。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某种感觉通道的感受性收到其他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影响,一般来说,弱刺激能提高感受性,而强刺激降低感受性。当一个重感冒患者在感冒期间,由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性均下降,尤其是嗅觉、味觉的感受性下降,这就造成重感冒患者会感觉到食而无味的原因。

78、简述德韦克(C.S.Dweck)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博仁基础强化班-﹥内部资料教育心理学部分-﹥第四章简答题:
  (简述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命中原题!)
  (博仁内部资料-﹥2010年心理学考研名师讲义中强调的要点难点P273.)
    20世纪80年代初,德维克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把学生的学业目标取向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又称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他不在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遭遇众多尴尬。所以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并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更能坚持到底。有这类目标取向的学生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
         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更多地关注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在竞争中超越他人。他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证明自我。这类学习者又被称作自我卷入的学习者,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自己。
         德维克认为,个体的内隐的能力观与其目标取向相关。人们对能力存在两类基本的理解。一种为能力实现观,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质。另一种为能力增长观,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设立表现目标,从而避免被别人看不起。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更多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技能的任务。
     
79、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博仁基础强化班-﹥内部资料之实验心理学部分学习建议中:强调反应时部分是考察的重点,强调学员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必须非常熟悉的把握!)
反应时实验中,被试可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反应时实验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一)刺激变量方面的因素
刺激变量方面的因素包括:
                        ①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
                        ②刺激的物理特征;
                    ③刺激物理特征的复杂程度;
                    ④刺激呈现的位置;
                    ⑤是否有线索提示以及线索与刺激的相容性。
(二)机体变量方面的因素
机体变量方面的因素包括:
                       ①感受器对声、光等刺激的适应水平;
                       ②被试的注意与准备状态;
                       ③避免练习过多带来的练习效应;
                       ④被试的动机和态度因素;
                       ⑤年龄因素及个体差异因素;
                       ⑥被试的身心状态。
(三)环境因素
     实验室内要注重背景光和噪音的控制,以被试舒适和符合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为标准。
(四)来自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
实验仪器性能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精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反应过程中的心理不应期
(六)选择反应时与刺激物的数量和差异程度有关
(七)速度-准确性权衡原则及反应倾向性的检验
80、根据下图所示研究方案,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的设计有何优缺点
(博仁串讲冲刺班讲义-﹥实验心理学部分:授课时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准实验设计的类型单组设计”, 考查内容基本一致!)
(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实验中只包含一个实验组,并且被试接受多次前测和后测的测量,并且前测和后测的数量相等,时间间隔相等。观测1-4是前测成绩,5-8是后测成绩。这种方法在检验实验处理效应时,首先从一些列测量值中剔除成熟和发展的效应,然后比较对应的前测和后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对被试成熟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很好的控制,研究者通过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可以把该因素的实验处理效果从整体数据中分离出来,然后再比较前、后测成绩的差异。此外该设计也充分考虑了测量的可靠性,因为实验中进行了多次测验,从而降低了可能由于一次测验二造成实验结果偏离的概率。同事这种实验也降低了统计回归的影响,由于有多次测量,所以说句的极端值想中心回归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考年改制。
四、综合体
8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就下图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说明几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博仁考前复习资料-﹥普心部分之第十章的第四题近似:原题为“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最低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的精神需要共分有5个等级:
生理需要,指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基本需要。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是最重要的需要,也是最有力量的。当人落水之后,为获得空气拼命挣扎时,就不会在乎自尊的需要了。
安全需要是指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比如,人们都希望得到一份稳定的职业。
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个体与他人建立情感关系的需要,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之变得更有自信,更有能力和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追求自己能力或潜能,使之完善化。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完善自己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它们是天生的,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引导个体行为的力量。
关于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他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后,高级需要才能出现。高级需要在个体发展中出现较晚,比如,婴儿有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但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成人后才发展起来的。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此也叫缺失需要。高级需要不时位置个体生存必需的,但它与人的健康成长有关系,因此高级需要又叫做成长需要。高级需要比较复杂,因此完全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
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马斯洛认为,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人的低级需要只要部分的满足就可以了。在有些情况下,个体也会为追求高级需要而牺牲低级需要,比如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生命。此外,个体对需要的追求表现也有不同情况,有人对自尊的需要超过了对爱河归属的需要,他们只有在感到非常自信并觉得有价值时,才会追求爱与归属的需要。

82、试述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博仁习题特训班-﹥课堂练习题之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的论述题第一题原题: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有何区别和联系? 原题命中!!!)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们都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不同:
  (1)相同点:他们都在心理发展这个问题上都是阶段论,都强调了年龄指标;
  (2)不同点:
    ①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的内容不同,发展的阶段划分也不同: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以“性”为划分依据,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下面五个阶段:口唇期,0岁~1岁,吮吸本能;肛门期,1岁~3岁;前生殖器期,3岁~6岁;亲子依恋(恋母情结);潜伏期,6岁~11岁,平静时期;青春期,从11和13岁开始,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从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艾里克森提出“人的八个阶段”发展理论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第一阶段:婴儿期,0岁~2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岁~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4岁~7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学龄期,7岁~12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青年期,12岁~18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岁~25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岁~50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老年期(成年晚期),从50岁至死亡。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埃里克森的发展观是多维的,每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方向的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坏之分,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②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的影响因素不同: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单纯考虑生物学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因素。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其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的联系还在于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中的前五个阶段是针对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的,后面三个阶段是埃里克森的独创。

83、有14名智力水平相近的被试随机分配在三种不同的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主考提醒、挂钟提醒、自我提醒)下参加某一智力竞赛
    表1为三种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下被试回答正确的竞赛题目数,经检验方差齐性,附表为双例检验时下值表:
                                    三种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况下被试智力竞赛结果
[TR]
[TD]
倒计时提醒情境
[/TD][/TR]
[TR]
[TD]
主考
[/TD]
[TD]
挂钟
[/TD]
[TD]
自我
[/TD][/TR]
[TR]
[TD]
7
[/TD]
[TD]
10
[/TD]
[TD]
6
[/TD][/TR]
[TR]
[TD]
7
[/TD]
[TD]
9
[/TD]
[TD]
8
[/TD][/TR]
[TR]
[TD]
5
[/TD]
[TD]
8
[/TD]
[TD]
7
[/TD][/TR]
[TR]
[TD]
10
[/TD]
[TD]
8
[/TD]
[TD]
8
[/TD][/TR]
[TR]
[TD]

[/TD]
[TD]
10
[/TD]
[TD]
9
[/TD][/TR]

(1)参数检验的分差分析与非参数检验的分差分析有何异同
(授课时老师讲解并强调了这一知识点)
       (博仁考前复习资料中统计部分的第43题:原题为“区分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 ,考查内容一致!)
(2)选择一种恰当的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参数检验或使用克-瓦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非参数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做出解释使用的公式H=  (1)关于参数检验的分差分析与非参数检验的分差分析的异同:
相同点:二种方法都可以对多个组间平均数差异进行整体检验。
不同点:在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中,需要满足总体正态性、变异的相互独立性、各组方差齐性等基本假设,当条件不能满足时,不适合用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没有参数检验的要求严格,当资料的计量信息较弱时如等级资料,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
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非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
非参数检验很适用于小样本,参数检验更适用于大样本;
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可以处理“交互作用”,非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不能处理“交互作用”。
(2)运用非参数检验计算:
    先将各数据混合排等级如下表所示:
[TR]
[TD]

[/TD]
[TD]
主考
[/TD]
[TD]
挂钟
[/TD]
[TD]
自我
[/TD][/TR]
[TR]
[TD]

[/TD]
[TD]
4
[/TD]
[TD]
13
[/TD]
[TD]
2
[/TD][/TR]
[TR]
[TD]

[/TD]
[TD]
4
[/TD]
[TD]
10.5
[/TD]
[TD]
7.5
[/TD][/TR]
[TR]
[TD]

[/TD]
[TD]
1
[/TD]
[TD]
7.5
[/TD]
[TD]
4
[/TD][/TR]
[TR]
[TD]

[/TD]
[TD]
13
[/TD]
[TD]
7.5
[/TD]
[TD]
7.5
[/TD][/TR]
[TR]
[TD]

[/TD]
[TD]

[/TD]
[TD]
13
[/TD]
[TD]
10.5
[/TD][/TR]
[TR]
[TD]
R
[/TD]
[TD]
22
[/TD]
[TD]
51.5
[/TD]
[TD]
31.5
[/TD][/TR]


    根据题意K=3,N=14
[TR]
[TD]
[B]
1212N(N+1)1KRi2Ni-3(N+1)'>[/B]
[/TD][/TR]


H=                            =12/14(14+1) 【(222/4+51.52/5+31.52/5)】 – 3(14+1)

= 12/210 【(121+530.45+198.45)】- 45 =48.566- 45=3.566 ≈ 3.57
[TR]
[TD]
[B]
12n1=4,n2=5,n3=5鏃讹紝=5H0.01=7.8229,H0.05锛?/m:t>5.6429'>[/B]
[/TD][/TR]

查表

P=0.01时,H<H-0.01-- ,
P=0.05时,H<H-0.05-
表明不同的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与被试回答正确的竞赛题目数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即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不同对被试参加竞赛结果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07:52 , Processed in 0.06500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