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标题#e#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①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
②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3分)
③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4分)
【答案】
(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1分)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著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2分)
(2)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3分)
ff7b041f4c6c46cfa40e036d55b88fdb.png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1分)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3分)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第一问,从材料1可以看出,中国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相对独立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资本主义的不发展,中国的长期封建割据状态等。
第二问,分析材料2可以得出,材料中的①④属于城市中心论,②③是乡村中心论,二者分歧的实质是如何对待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是教条主义还是从国情出发。
第三问,必须明确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客观依据是中心城市是敌人统治的重心,广大的乡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一道路的基本点是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