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 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W020091029632691420056.bmp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3)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37. 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 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 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 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 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 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 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 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W020091029632691440356.bmp
W020091029632691466177.bmp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