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回复: 0

2003年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D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5 15: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本题分值:9分)
  【正确答案】
  34.【答案要点】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现象和本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部分。
  (1)任何事物包括马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马的颜色),本质是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制约现象的内部联系,只有靠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2)伯乐的“相马经”是理性认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马”是实践,要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一般理论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从理论原则出发,不顾实际情况地生搬硬套。伯乐之子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是“按图索骥”的方法。
  (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致的,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成为辩证思维方法,它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和升华,是人观念地把握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工具,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人的认识水平,为找到更多的“千里马”做好各项工作。
  35.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本题分值:9分)
  【正确答案】
  35.【答案要点】
  (1)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在一定阶段实际采用的现政策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点评】中国共产党人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毛泽东关手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关系的论述。
  本题综合了2003年考研大纲新增的两个考点,而且是一道联系江泽民“七一讲话”内容的题目。“七一讲话”明确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答案要点就是要求考生根据“七一讲话”的基本精神,结合毛泽东谈话的基本内容,来分析回答。首先要阐述毛泽东在谈话中所阐述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其次运用“七一讲话”中阐述的观点:“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进一步论述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再次要说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如何正确处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最后要联系现实说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如何正确处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
  36.下列数据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以1997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GDP增长率〖〗9.2〖〗14.2〖〗13.5〖〗12.6〖〗10.5〖〗9.6〖〗8.8〖〗7.8〖〗7.1〖〗8.0〖〗7.3物价上涨率〖〗3.4〖〗6.4〖〗14.7〖〗24.1〖〗17.1〖〗8.3〖〗2.8〖〗-0.8〖〗-1.4〖〗0.4〖〗0.7根据资料,请回答:
  (1)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国家的调控目标。
  (2)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本题分值:9分)
  【正确答案】
  36.【答案要点】
  (1)1997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1997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概论部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手段和政策,是结合国家当今政策而命制的试题。
  从理论上说,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各产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但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地区、部门、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自发发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而客观上需要国家对整个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
  第二,它也是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正如资料所示,市场不能有效地调节经济总量的平衡,难以实现对全局性、战略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调节的自发作用容易造成经济失衡,出现经济较大的波动等。这也需要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矫正市场机制可能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偏差和问题,以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I:
  传统学派认为,单极从根本上是不稳定的,美国任何轻微的违规之举都有可能引发危险的动荡。我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摘自[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级世界》,1999年
  评析上述材料提出的观点及其实质并论述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选做题Ⅱ:
  工业国强加给进口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高贸易壁垒,再加上它们对农业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的这些商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贸易的这种扭曲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摘自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2001年
  世界1/6的人口生产了全部商品和服务的78%并获得78%的世界收入——平均每天70美元。而世界人口有3/5生活在61个最贫困的国家,他们只获得总收入的6%——每天不到2美元。但是,他们的贫困不限于收入方面……世界各国能否一起努力来减少极端贫困人口?这是21世纪的根本挑战。
  摘自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
  当面临资源短缺、人口迁移和贫困时,其结局无可避免地是冲突和不稳定。这将使世界变成一个充满冲突的地方。
  摘自英国《观察家报》,2000年7月16日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会“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2)从发展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南北差距拉大、南方贫困会引起世界的冲突与不稳定。
  (3)运用矛盾力量不平衡性的原理分析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
  (本题分值:9分)
  【正确答案】
  37.Ⅰ【答案要点】
  上述材料提出的“单极稳定论”,主张建立由美国“约束和管理”世界的单极格局。其实质是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
  一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常常使世界不得安宁,严重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反,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主张多极化的国家和地区集团力量在增强;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也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图谋给多极化进程增添了障碍;冷战思维、南北差距、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多种因素也会对世界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世界多极化进程会充满矛盾与斗争。
  【点评】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在历年考研材料题中,该题是考点最集中的一次。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观点是支持美国独霸世界的。认为美国独霸世界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材料还认为美国有能力建立单极世界,认为当今世界体系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美国有义务对这一体系进行管理,即美国独霸世界是美国“应尽的国际义务”。材料还反对了认为单极世界不稳定,不利于世界和平的观点。了解材料中的主要论点,那么对材料中观点的实质就很容易回答了。
  本题还可作为论述题和辨析题来考察,2003年是考研政治命题作出重大调整,文理政治理论试卷合一的第一年。在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部分内容时,总体上看降低了难度。
  37.Ⅱ【答案要点】
  (1)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是南北经济关系不平等的一种反映。由于发达国家竭力维护历史上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依附于发达国家,遭受其剥削和控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受到极大的伤害。
  (2)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的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霸权主义是建立在南北力量严重失衡的基础上的。经济上的落后与贫困是引起冲突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北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3)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南北矛盾中,发达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发达国家在解决南北问题中负有主要责任,应切实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际经济旧秩序内容与实质、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
  材料l和2谈论的主要是南北矛盾,是南北之间的经济不平等、不平衡加剧。材料3说明了世界贫富差距扩大,南北经济不平等、不平衡加剧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威胁。根据材料1—2,考生很容易想到南北经济不平等、南北差距不断扩大是因为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不合理。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指南北分工不合理、南北贸易不公平以及在国际金融中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言权。材料1—2没有谈到国际金融,只谈到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问题(2)实际上要求考生回答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并稍作分析。
  问题(3)涉及到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2003年是文理合卷第一年,为照顾大多数同学,命题不是很难。但选作题Ⅱ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可能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有关国际问题的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03:39 , Processed in 0.04427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