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回复: 0

2003年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B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5 15: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6.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考生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些辩证法的表述应有所了解。根据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的基本原理分析各个选项。D项“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这是不正确的选项。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达到统一是矛盾解决的一种形式,而矛盾解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就解决矛盾的质变形式而言,除D项提出的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之外,还有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产生一个新事物。从应试的角度来讲,不去研究题干的引文也可以。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中国传统哲学答案的矛盾观”、“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等知识点中出现的古汉语,考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去解读,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全面学习古汉语和中国古代哲学史。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17.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在考察人的历史作用时,对历史的参与者和历史的创造者作了区分,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是历史的参与者,但历史的参与者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的实质强调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有了这个区分,就不会从马克思说过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正确命题中得出“人人创造历史”的简单结论。所以,A项是错误的选项。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18.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D、E
  【点评】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不同时期价值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价格和价值应该一致。但在现实中,价格和价值经常相背离。这种背离有质上的背离,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格;也有量上的背离,价格可能高于或者低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引起和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9.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C、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资本总公式的理解。资本最初表现为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一般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一是两者的流通公式不同:货币的流通公式是W—G—W,资本的流通公式是:G—W—G′。这两个流通公式在买卖顺序、媒介、起点和终点、流通目的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也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G—W—G′代表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反映了资本在运动中增殖的本质,是资本的总公式。二是两者的流通内容和目的不同。三是两者的流通期限不同。从表面上看资本总公式有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发生了价值增殖。有了这一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因此,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也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即资本是怎样带来价值增殖的。选项A、B是商品流通的内容,为干扰项。
   A. 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C、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导致一系列后果。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例增大,可变资本的比例降低,因此,选项C正确。在积累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有相对或绝对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供给有绝对增加的趋势,结果是造成工人大批失业,形成相对过剩的人口,因此,A项正确。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例的增大,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应增加,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趋于减缓。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选项。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还是影响利润率的重要因素。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就越小,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少,从而利润率也就越低。反之,利润率就越高。所以,就整个生产部门而言,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因此,选项B不正确。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是影响平均利润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也会趋于下降。所以,选项E也是正确的选项。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1.股票价格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E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票价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股份资本和股息”相关的知识内容。本题在2000年文科考过辨析题,“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2003年作为客观题又作考查,可见其重要性。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根据票面额从企业赢利中获得的收入,它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股票价格不等于票面金额,表示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说是资本化的股息收入,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它取决于股息和存款利息率,除这两个基本因素以外,股票价格还受股票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项D不正确,是干扰项,A、B、C、E为正确选项。
   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2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第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是指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江泽民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3.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D
  【点评】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归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C项和E项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他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E.艰苦奋斗的作风
  2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D、E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毛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均有所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中共十二大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中共十三大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加以明确,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B.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E.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25.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决定的,是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具体体现,A和D为正确选项;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B、E为正确选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各种生产要素是否都具有价值无关,C不符合题意要求,是干扰项。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2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E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知识点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论断。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因为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并且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党要始终坚持先进性,必须按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反映时代的要求。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2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
  【点评】本题测试知识点为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当年形势与政策的题目。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A、B、C、D是正确项;选项E,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提出的目标与口号,是本题的干扰项。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E.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8.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E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十六大报告关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完整内涵,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的融合。十六大报告首次全面阐述了有关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精确内涵,表明我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它包含:各国政治上应互相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建立这种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就必须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时,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A.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E.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9.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朝鲜进行访问,双方领导人进行会谈,发表了《日朝平壤宣言》。《宣言》除决定重开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外,其他内容还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
  【点评】本题考查朝、日关系,是当年的形势与政策题。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对朝鲜进行了为时仅9个小时的访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进行多轮磋商。战后,日本首相首次访朝和朝日两国首脑的首次会谈,无疑将对日朝关系正常化进程产生影响。双方签署和发表了《日朝平壤宣言》。本题答案选项中A、B、C、D都被列入《宣言》,故为正确项。E项“日、美、朝、韩即将就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协商”,显然是干扰项。
   A.日本政府对过去在朝鲜实施的殖民统治表示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在邦交正常化的谈判中真诚地就两国经济合作具体内容和规模进行协商
   B.对于1945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双方相互放弃一切财产损失追索权
   C.朝鲜将采取切实措施,以使关系到日本国民生命和安全的悬案问题不再发生
   D.为了一揽子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双方确认遵守一切相关的国际决议。朝鲜表明了将冻结导弹试射的时限继续延长到2003年以后的意向
   E.日、美、朝、韩即将就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协商
  30.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圣彼得堡召开峰会,签署了重要的政治、法律文件,其中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D、E
  【点评】本题考核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是当年的形势与政策题。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签署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等。《宪章》规定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原则、机构设置和运行规则;《反恐怖机构的决定》为各成员国启动安全领域实质性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诚如《元首宣言》强调的,该组织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为成员国在安全、经贸、人文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新阶段。A、C是上海峰会所通过的文件。
   A.边界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增加信任措施的协定
   B.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C.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公约
   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E.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14:46 , Processed in 0.04909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