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回复: 0

2001年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理科)E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5 15: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6、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
  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
  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
  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使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l%,利润同样连年增长。
  摘自《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
  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要停止生产。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的企业少投入30~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
  摘自《瞭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
  通过学习邯钢,邢钢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总成本却比去年下降了5.9%。
  摘自《经济日报》1996年12月12日
  济钢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济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经历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1993年到1998年济钢在提取设备折旧率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一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1.48亿元提高到1.8亿元,增幅达21.6%。
  摘自《经济日报》1999年7月8日
  请回答:
  (1)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4分)
  (2)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所在。(2分)
  (3)结合材料1、2、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4分)
  (本题分值:10分)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对意义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部分总分4分。)
  (1)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作法,采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分)
  (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2分)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2分)推广邯钢经验,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分)
  【点评】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增进社会经济效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结合邯钢经验,突出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意义。
  第(1)问的回答,就是要求指出邯钢改革的依据,即尊重市场,尊重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必须坚持按价值规律要求办事。
  第(2)问的回答,可以就材料本身提供的经验和效果,结合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进行概括,并非逐一对照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进行叙述。
  第(3)问同样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指出邯钢经验的普遍意义。

  37、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材料1
  ①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②(有人)以为中国象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
  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③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
  材料2
  ①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③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④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
  (2)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3分)
  (3)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本题分值:10分)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1分)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一统一的状态。(2分)
  (2)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3分)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1分)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3分)
  【点评】参见2001年文科卷第37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03:33 , Processed in 0.0349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