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4|回复: 16

2001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文科)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5 15: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在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问题上决定论与非决定论、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的界限。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即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决定论承认客观必然性,一般是唯物主义的;非决定论否认客观必然性,一般是唯心主义的。决定论又分为辩证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前者既承认客观必然性,也承认偶然性;后者虽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否认偶然性。题干中引用的是机械决定论者拉普拉斯的一句话,它是承认客观必然性的,但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及其作用。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B、C都不能准确表达题干中的观点,因而是错误的。
  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的起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即表达工具,因此选项C正确。
  语言是意识的载体,与意识不是一回事,选项A错误;B项认为语言既非物质也非意识,容易导致唯心主义,因而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外在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语言,D项也错误。
  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指的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B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D项泛指一般再生产的内容,均不合题意。
  4.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5 16: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D.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是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资本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题干中“棉花价格上涨增加了棉纺厂的资本的垫支”,显然它并没有影响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即“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而只增大了不变资本,从而影响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因此选项A、C、D错误,正确答案为B项。
  5.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价值如何增殖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剩余价值的实现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B涉及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C项涉及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均不符合题意。
  6.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剩余价值的分割。
  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是为获取利息而出让使用权给职能资本使用的货币资本,它获取的利息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其利息率一般低于平均利润率。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B、C都是职能资本,由于它们使用了借贷资本,因此它们各自获取的平均利润要分割为企业利润与利息两部分,都是不符合题意的。
  7.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软弱性
  B.动摇性
  C.妥协性
  D.不彻底性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动摇妥协性的两面性。毛泽东在1935年12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CD都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派生出来的,均不符合题意。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25 17: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在关系。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这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B、D虽然都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但都不属于其核心。
  9.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之外的多种分配方式。
      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营经济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工资收入的方式,因为在这些经济中,劳动者同企业的关系是雇佣关系。个体经济是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为基础的,他们的收人是劳动收入。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特点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属集体经济,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因此B、C、D错误,选项A正确。
  10.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冷战思维的实质是
  A.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B.瓦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
  C.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D.加强军事同盟,强化国际干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冷战思维的实质。
  冷战开始于美国推行的“遏制”苏联的政府,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为美苏争霸开了先河。冷战的实质是美苏争夺世界政治的控制权。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争夺地区事务、国际事务主导权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因此选项B正确。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欲独霸世界已力不从心,因此选项A错误。C项是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自强的表现,显示了这些国家的人民要自己掌握历史命运的意志和力量。D项的目的是为了联合起来,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
  11.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了对朝鲜的全面战争,这期间它所推行的全球战略是
  A.两个半战争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
  C.世界秩序战略
  D.遏制战略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5 18: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20世纪美国对外战略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20世纪50年代杜鲁门任总统期间推行的是遏制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战略”。50年代初,美国发动的对朝战争正是“遏制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是60年代初肯尼迪任总统时推行的,B项是80年代里根任总统时推行的,C项是70年代卡特任总统时推行的。90年代布什任总统时推行的是“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推行的是“参与和扩张战略”。
  12.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国西藏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C项发生于1956年波匈事件后,D项发生在80年代,均与题干中强调的“最初”不符。
  1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清算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主要世界经济组织的宗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以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的主要宗旨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单一市场,B项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和金融合作,并为中央银行提供服务。D项的宗旨是担保私营银行对各成员国或地区的长期贷款或对之直接贷款,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
  14.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
  A.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B.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
  C.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
  D.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2000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0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一项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可见B、C、D都不符合题意,选项A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5 19: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15.2000年2月1日,美国众议院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通过了旨在加强美台军事关系,阻挠中国统一的
  A.与台湾关系法
  B.加强台湾安全法
  C.共同防御条约
  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2000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0年中美关系上有两件大事,一是上半年美国众议院通过阻挠中国统一的台湾安全法,一是下半年美国国会批准的对华永久正常贸易法。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的;C项是1954年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的,中美建交后美国宣布废除;D项是克林顿政府1993年提出的。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6.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自己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答案】ABDE
  【分析】本题考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中材料的内涵和外延。中国加入WTO是在经过艰难谈判之后最终达成的,这表明矛盾双方相互斗争,并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获得发展;达成的“双赢”协议,说明矛盾双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谈判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达成了统一,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因此选项A、B、D、E正确。
  选项C认为矛盾一方的发展是以牺牲另一方为基础的,观点本身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17.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存在的范畴。
  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的主体是人口因素。最主要的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选项A、B、D正确。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但是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就超出了社会存在的范畴,C项错误。E项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25 2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18.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料
  【答案】ACE
  【分析】本题考点:生产资本不同划分的依据。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增殖;固定资本是以劳动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其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逐渐回收的。畜牧场的种牛是生产资本,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中属于不变资本,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中属于固定资本。可见B、D错误,选项A、C、E正确。
  19.1999年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达1450亿美元,2000年将达2000~4000亿美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
  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
  E.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点: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的关系,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流通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题干中互联网上的贸易额指的是购买和销售的数额,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了资本的流通时间。同时原材料储备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原材料购买的难易,购买方便,储备的数量就可以减少,时间就可以缩短。因此选项A、B、C正确。
  选项D、E属于资本的生产时间,与互联网上的贸易额无关,均不符合题意。
  20.土地所有者从租种他的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地租是农产品的
  A.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B.生产价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值的差额
  D.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E.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
  【答案】CD
  【分析】本题考点: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构成。
  土地所有者从租种他的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那里既获得绝对地租,又获得级差地租,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即为绝对地租。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即为级差地租。因此选项C、D正确。
  选项A是利润,B项是平均利润,E项中的说法不规范,均不符合题意。
  21.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5 21: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答案】ABE
  【分析】本题考点:过渡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
  选项A说明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B项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E项是改造的过渡形式,都是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
  选项C是60年代才有的,D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正式提出的,而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在50年代。C、D两项不正确。
  2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答案】ABCDE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包括: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选项A、B、C、D、E均正确。
  23.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答案】BCDE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对象、目的和作用。
  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来说的。改革之所以就是一场革命,是因为它要对传统的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必然会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通过改革,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此选项B、C、D、E正确。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与第一次革命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选项A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25 23: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24.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答案】ACDE
  【分析】本题考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因此选项A、C、D、E正确。
  B项不符合十五大的论述,是错误的。
  25.下列选项中,反映冷战后南北关系新变化的有
  A.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B.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趋于一致
  D.区域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已经取代全球性南北关系
  E.资本流动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的回流
  【答案】ABE
  【分析】本题考点:南北关系。
  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主要有,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斗争中有利战略地位逐渐丧失,政治上受压的处境越来越明显;第二,劳工标准,环保等问题已成为南北争论的新焦点;第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大量资金外流,债务问题严重等。因此选项A、B、E正确。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选项C错误;区域内部的南北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性南北关系,但不是南北关系的全部内容和主要方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取代全球性南北关系,因而D项也不正确。
  26.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国家谋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主要表现有
  A.法国奉行戴高乐主义
  B.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6 0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C.欧安会达成《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D.洛美协定的签订
  E.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的签订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20实际60-70年代西欧联合自强的主要表现。
  法国奉行戴高乐主义,1966年推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于1969年提出“新东方政策”,在“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下,先后同苏联、波兰签订条约,承认彼此边界的现状。1973年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经过两年谈判,达成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简称《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75年欧共体不顾美国对南北关系方面的冷淡态度,与非洲、加勒比地区和太平洋国家签订《洛美协定》,与南方国家进行对话。因此选项A、B、C、D正确。
  选项E发生在1991年,不符合题意。
  27.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五”计划并顺利实现“十五”计划规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必须
  A.把发展作为主题
  B.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C.把机构改革作为紧迫任务
  D.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E.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答案】ABDE
  【分析】本题考点:2000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规定了我国“十五”计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并通过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选项A、B、D、E正确。
  C项把机构改革作为紧迫任务是于扰项,因为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没有此项内容。
  28.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A.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趋势
  D.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ADE
  【分析】本题考点:2000年度国内重大时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党”的重大问题,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纲领。因此选项A、D、E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26 00: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29.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要使联合国和安理会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应遵循以下原则
  A.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B.履行义务,维护权威
  C.扩大共识,求同存异
  D.加强沟通,密切协调
  E.顾全大局,促进合作
  【答案】ACDE
  【分析】本题考点:2000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0年9月6日至8日,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期间,江泽民提出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之间应遵循的四项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密切协调;顾全大局、促进合作。因此选项A、C、D、E正确。
  30.2000年6月,朝鲜与韩国最高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会晤。会晤取得的共识有
  A.应由朝鲜民族自主地解决朝鲜统一问题
  B.致力解决离散家庭团聚等问题
  C.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D.尽快举行当局之间的对话
  E.用联邦制的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2000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0年6月13日至15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并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宣言》确认了朝鲜半岛自主和平统一的基本原则和寻求统一的方向,同意实现离散亲属访问团互访,明确提出将通过经济合作均衡发展民族经济,在社会、文化、体育、卫生、环境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并尽早建立双方政府间的对话机制。因此选项A、B、C、D正确。
  选项E项只是一方的意见,并未达成共识。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3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答案】
  (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3分)
  (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2分)
  【分析】本题考点: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网络关系最终还是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它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回答时分两个层次:首先指出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不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基本的社会关系仍然是生产关系,并简述他与其它社会关系的关系;其次指出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及其对拓展人与人之间多种社会关系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1 08:15 , Processed in 0.07602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