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5 15: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重点记忆真题中出现的熟词僻意
比如while这个最简单的连接词,从06年开始,一直到09年,连续四年的考研翻译中,都出现了这个词。很多考生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误将其翻译为“在…时候”或者“与此同时”,也就是时间状语从句的连接词。然而这几年连续考察的却是while做让步状语从句连接词的用法,也就是翻译成“尽管”或者“虽然”。
所以,同学们考前应当整理历年真题中出现过的熟词僻义。熟词僻义本身量是有限的,一般各种单词书上都有专门的总结,最多也就七八十个。这些词不但翻译中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阅读中也属于经常考察的词汇。
二、重点分析长难句
考研翻译题型,从本质上说,首先是阅读,其次是翻译。阅读是一个被动技能,只要理解文章即可;翻译是一个主动技能,既要理解,又要表达。所以,做考研翻译时,既要进行长难句分析,又要按照中文的正常表达顺序,以合理的语言表达出来。
考研英语翻译部分要求考生对一个英文长难句进行合理拆分,然后按照中文语言的表达要求,把各部分的意思进行整合。这个过程主要考查考生的两项能力:一是分析英文长难句的能力,二是整合中文语句的能力。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具体讲解。
(2012-49) The second, by Joshua Greenberg, takes a more empirical approach to universality, identifying traits (particularly in word order) shared by many languages,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biases that result from cognitive constraints。
解析:这句话我们可以切分成下面几部分。
第一部分:The second, by Joshua Greenberg, takes a more empirical approach to universality。这是全句的主干,其中the second指的是上文提到的two previous attempts中的第二次尝试。
第二部分:identifying traits (particularly in word order)。这是现在分词作状语,表示伴随状态。有些考生误以为identifying作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名词universality,结果造成翻译错误。
第三部分:shared by many languages。这是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修饰traits,这一部分较好判断。
第四部分:which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biases。这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句中的traits,而有些考生误以为它修饰的是many languages,结果造成翻译错误。
第五部分:that result from cognitive constraints。这是一个定语从句,修饰句中的biases,这一部分也很好判断,考生出错较少。
把长句拆分完后,接下来就要整合各部分的中文意思了。在整合各部分的中文意思时,考生要注意使译文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其中能够前置的、较短的定语,比如shared by many languages在翻译时要前置,太长的定语,比如定语从句,可以断句单独翻译。这样一来,既使句子自然流畅,又不会违背原句意思。
参考译文:第二次努力是由乔舒亚?格林伯格所做,他采取了一种更为经验主义的方法对待普遍性,确定了很多语言的共有特征(尤其是在语序方面),这些特征被认为体现了由认知限制造成的趋势。
备考策略:
1. 考生应以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为备考素材,有意识地对文章中的长难句进行结构分析。语法基础薄弱的考生可以先把语法书上的重要语法知识点(非谓语动词结构、各类从句、强调结构、倒装结构、虚拟语气等)梳理一遍,同时结合阅读理解篇章中的长难句进行练习,每天分析2~3句。对于在长难句分析中反复遇到的难点,考生要善于总结,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2. 考生要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句子翻译技巧(比如顺译法、逆译法、前置法、分句法、合句法、句子成分的转换、被动语态的转换等),反复练习做过的考研英语翻译真题,尝试用不同中文词汇表达原文的意思,并对各个译文进行比较。
因此,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词和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翻译备考准备,用最短的时间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