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回复: 0

透过历年真题学习考研英语翻译技巧(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5 13: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如何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对译文做适当的调整?
  如上所述,必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寻找贴切的汉语来表达。如何展开联想,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得到“神来之笔”呢?根据汉语习惯,通过“适当调整”就可以!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深知汉语语言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同时,调整的是各个句子的成分,比如说:后置定语可以翻译在其中心词前;定语从句如果易于表达、信息量不大可以提到先行词前,如果信息量大,放在先行词前表达起来很累赘,就可以考虑独立成一句话;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等的状语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或之后来翻译。前面的例1、例2和例3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使其贴切地表达出来。
  例1
  6)主干部分,“社会科学是intellectualenquiry的一个分支”。理解得知intellectual
  enquiry是社会科学的一个上层学科。根据大部分同学积累的词汇可以道:intellectual是
  “知识的”,enquiry=inquiry,是“询问”的意思。于是有的人就直译成“知识询问”。可是,汉语不说“询问知识”,常说“探索知识”,于是我们可以把intellectualenquiry调整成“知识探索”。
  7)同样,我们不说“研究人类及其努力(endeavors)”。因为这里的endeavors是一个抽象词,根据习惯,我们常常说“研究人类的行为”。
  8)thatnaturalscientistsuseforthestudyofnaturalphenomena.这个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manner。整个句子可改写为“Naturalscientists…usethesame…mannerforthestudyofnaturalphenomena”。故翻译为:自然科学家用的同样的方式研究自然现象。
  9)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dispassioned都是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manner,其意思是:理笥的、有序的、系统的和冷静的。
  10)整句话可以翻译为:社会科学是知识探索的一个分支,它力图像自然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一样,用理性的、有序的、系统的和冷静的方式研究人类及其行为。
  例2
  6)根据汉语习惯,两个主语各自的后置定语hostedbyrobots和withpollutonmonitors可以放到其各自的中心词前来翻译。
  7)hosted是“主持”的意思。monitor是“监视器”的意思。但是根据汉语习惯,不说“监视污染”而说“检测或者监控污染”。所以这里pollutionmonitors最好应该翻译为“污染监控器”或者“污染检测器”。
  8)thatwilldisablethemwhentheyoffend这个定语从句根据汉语习惯应该先翻译其中的状语从句。“whentheyoffend”中的they指“汽车”,这个从句不能译成“当汽车冒犯时”,因为这样不符合汉语习惯。根据上下文稍加联想,我们就可以知道“汽车冒犯”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汽车排污超标”。
  9)同样,disable是“使丧失能力”或“使伤残”的意思。根据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可以具体翻译成“使汽车不能行驶”。
  10)这样,整个句子可以翻译为: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控器的汽车,当这些汽车排污超标,监控器就会使其停止行驶。
  例3
  例3的译文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对动词recreate理解不到位;二是中文句子没有经过适当的调整。
  1)“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就有多少个关于历史学的定义”虽然忠实于原文,意思表达得也很清楚,但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我们还可以译得更加简洁明了:“每个历史学家都对历史学都有不同的定义。”
  2)原文中的不定代词one指代的是definition。
  3)one后面的从句,因为比较复杂,根据习惯我们可以独立出来翻译。
  4)根据习惯,我们不说“再创造重大历史事件”,而说“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5)因此,调整后的译文为:几乎每个历史学家对历史学都有不同的定义,而现代实践则最接近这样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把历史看作是试图再现和解释过去的重大历史。
  总之,在整个翻译的解题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析、理清句子结构,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用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句子来翻译。惟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通顺、完整”。
  8、就句子而言,英语和汉语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正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经典例题4Childrenwillplaywithdollsequippedwithpersonalitychips,computerswithinbuiltpersonalitieswillberegardedasworkmatesratherthantools,relaxationwillbeinfrontofsmelltelevision,anddigitalagewillhavearrived.(2001年第72题)
  参考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从中文到英文的翻译中,语义与结构的区别就更加明显。街头笑话“Goodgoodstudy,daydayup.”和“Youdon"tknow,whoknow!”之所以好笑,是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你不知道,谁知道?”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其实很简单:Workhardandmakeprogresseveryday。Ifyoudon"tknow,whoknows?动词work和make是句子的核心,两者之间用并列连词连接;If引导从句使whoknows成为整个句子的主句。如果没有这样结构上的调整,中文句子的语义是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的。
  9、就句子的长度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经典例题5Interestinhistoricalmethodshadarisenlessthroughexternalchallengetothevalidityofhistoryasanintellectualdisciplineandmorefrominternalquarrelsamonghistoriansthemselves(1999年第72题)。
  参考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through…andmore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产生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还不如说是因为…”
  经典例题6Inthedoorwaylayleasttwelveumbrellasofallsizesandcolors.参考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中文明显有些别扭,效果肯定就差远了。
  10、就句子类型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前面两个例子都是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译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经典例题7Onthewholesuchaconclusioncanbedrawnwithacertaindegreeofconfidencebutonlyifthechildcanbeassumedtohavehadthesameattitudetowardsthetestastheotherwithwhomheiscompared,andonlyifhewasnotpunishedbylackofrelevantinformationwhichtheypossessed(1992年第75题)。
  参考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but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onlyif…andonlyif…被首先提纲挈领地先来了个介绍,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有一些不同的分句。
  经典例题8CanyouansweraquestionwhichIwanttoaskandwhichispuzzlingme?参考译文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使我弄不懂而又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费劲。
  11、就句子中单词的词性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里,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经典例题9Therewillbetelevisionchatshowshostedbyrobots,andcarswithpollutionmonitorsthatwilldisablethemwhentheyoffend.
  参考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止行驶。(2001年第71题)
  英文原句共使用了三个代词:关系代词that、宾格代词them和主格代词they,汉语译文中却只用一个代词“其”,that被译成了名词“监测器”,they被译成了名词“汽车”。这是因为汉语里没有关系代词,that从英语语法上讲指代的是先行词monitors,把它译成名词“监测器”就成了很地道的汉语表达。而如果把they译成“它们”,汉语里就有可能语义不清,因为“它们有可能指“汽车”,也有可能指“监测器”。由此可见,英语里很多代词译成汉语时都要变成名词。
  此外,许多考研翻译题中代词的指代对象往往不在划线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代词更应该翻译成名词。
  经典例题10Theyarethepossessionsoftheautonomous(self—governing)manoftraditionaltheory,andtheyareessentialtopracticesinwhichapersonisheldresponsibleforhisconductandgivencreditforhisachievements.(2002年第64题)
  参考译文:自由和尊严是传统理论当中自治者(自我约束者)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必须对其行为负责,他的成绩必须得到赞扬,在这些实践中,自由和尊严是必不可少的。原文中的“they”在句中显然找不到指代对象,根据上下文,它应该指前面提到的freedomanddignity(自由和尊严),在翻译的时候如果译成“它们”就已经表达不清,如果译成“他们”,显然就是大错特错的了,因此应该译成名词“自由和尊严”。12、就语态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句子中的被动在汉语中往往成了主动。一些常用被动句型的汉译:
  Itissaidthat…据说…
  Itisbelievedthat…据认为…
  Itisreportedthat…据报道…
  Itisestimatedthat…据估计…
  Itmustbepointedoutthat…必须指出…
  Itmustbeadmittedthat…必须承认…
  Ithasbeenfoundthat…实践证明…
  Itissuggestedthat…有人建议…
  Itisagreedthat…人们同意…
  Itisimaginedthat…人们认为…
  Itcannotbedeniedthat…不可否认…
  Itwillbeseenfromthisthat…由此可知…
  Itshouldberealizedthat…必须认识到…
  Itis(always)stressedthat…人们(总是)强调…
  Itis(generally)consideredthat…大家(普遍)认为…
  Itmaybesaidwithoutfearofexaggerationthat…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些常用被动句型属于习惯表达法,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考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句型的固定翻译,同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
  经典例题11Anditisimaginedbymanythattheoperationsofthecommonmindcanbynomeansbecomparedwiththeseprocesses,andthattheyhavetoberequiredbyasortofspecialtraining(1993年第74题)。
  参考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isimagined,becompared和berequired,译成汉语都变成了主动表达:认为、相比和掌握。
  有时候英语被动句译成被动和主动都可以,如:
  经典例题12Itmusthavebeentakenawaybyhim.那一定是(被)他拿走了。Youwillbedrownedifyouarenotcareful.若是不小心,你就会(被)淹死。
  In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theculturetraditionmustbekept.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传统必须(被)保持。
  Theeconomicdevelopmentisdecidedtogreatextentbyscienceandtechnology.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学技术决定的。
  有些英语被动需要把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经典例题13Newsourcesofenergymustbefound,andthiswilltaketime,butisnotlikelytoresultinanysituationthatwilleverrestorethatsenseofcheapandplentifulenergywehavehadinthepasttime.(1991年第72题)
  参考译文:必须找到新的能源,这需要时间;而过去我们感觉到的那种能源价廉而充足的情况将不大可能再出现了。
  “Newsourcesofenergymustbefound”可以译成“新的能源必须(被)找到”,但给读者的感觉表达得似乎有些“欧化”,而且“必须找到新的能源”就显得自然贴切了许多。
  更多考研英语翻译技巧学习信息,请点击:透过历年真题学习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05:30 , Processed in 0.06429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