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 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A 必要劳动 B 剩余劳动
C 无酬劳动 D 抽象劳动
4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
A 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
B 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 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5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6 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 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 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 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 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7 以胡 锦 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 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D 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8 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9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 产 党和中国政府创造性地发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设想,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核心目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制度
B 维护港、澳、台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始终不变
C 实现祖国统一
D 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现有的优越性,为我所用
10 《天演论》的译者是()
A 魏源 B 冯桂芬
C 郑观应 D 严复
11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发展国民经济的顺序是()
A 重、轻、农 B 农、重、轻
C 农、轻、重 D工农业并举
12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 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指引作用
13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
A 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B 提前3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C 提前6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D 提前6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14 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
A 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B 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 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中介
D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15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A 遵循实行议会领导
B 遵循政党领导
C 遵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 遵循总统领导
16 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于2010年3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 锦 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为纪念妇女节()
A 90周年 B 100周年
C 95周年 D 105周年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 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 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 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9 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A 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 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 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 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收益
20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A 生产社会化 B 管理社会化
C 工会组织社会化 D 资本社会化
21 经济文化落后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D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A 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B 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 都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
D 都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
2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通过不断探索,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
A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 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 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D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4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是()
A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B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 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D 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25 党的十七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包括()
A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B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C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D 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6 《光明日报》报道,2004年8月,国内外专家、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挑战:中国西部开发新思路探讨”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意义在于()
A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B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C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根本保证
D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缩小东西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7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A 兴办近代企业 B 建立新式海陆军
C 创办新式学堂 D 派遣留学生
28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 产 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
A 商团叛乱 B 暗杀廖仲恺
C 中山舰事件 D 整理党务案
29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义务包括()
A 完成劳动任务 B 提高职业技能
C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0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A 指引作用B 预测作用
C 评价作用D 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31 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A 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B 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C 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D 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
32 李大钊曾经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然高高兴兴地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中最有趣的事”。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一个革命者要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社会理想
B 追求理想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C 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D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3 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盛大召开。上海世博会的主要目标()
A 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B 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
C 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D 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三、分析题:34—38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出的哲学原理。(4分)
(2)结合材料中人们对光的认识过程,用体现出的哲学原理进行辩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