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考点晦涩难懂众所周知,下面教你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理解生疏的哲学原理和难懂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的成语典故是揠苗助长。 (一)成语典故:揠苗助长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寓意:禾苗的生长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行违背客观规律,会遭受惩罚。这个小故事又体现了哲学中的那个哲学原理呢? (二)马原知识点链接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现象,而且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题目练习
2014年真题第2题: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