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回复: 0

考研政治章节练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4 22: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政治复习的时候大家可以收集一些资料,按章节去复习,把精力放在自己不扎实的章节上,下面是为大家总结的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章节练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这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2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D.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
  2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处于运动不居的状态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4.同是由碳原子构成,只是由于原子间的排列结构不同,就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和碳三种不同的物质。这说明
  A.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25.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26.“在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27.认为“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宿命论的观点
  28.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断的斗争和最终的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然界的生活。”由此可见,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真理观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29.认为整个宇宙都受着唯一的运动规律即万有引力规律支配,不仅自然界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运动,社会也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发展的观点,其错误在于认为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形式相同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本质不同
  C.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共同之处 D.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
  30.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科认为历史的变化经过了三个阶段: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凡人时代。神的时代是原始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英雄时代是贵族统治的时代,是人类的青年时期;凡人统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人类的成年时期。凡人时代是历史发展的顶峰,历史变化经历了这个阶段以后,就会重新回复到原始时代,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31.《礼记·大学》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答案
  21.C 22.B 23.C 24.D 25.C 26.C 27.B 28.A 29.D 30.A 31.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05:36 , Processed in 0.055438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