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5|回复: 1

2015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十四):思修考点与练习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4 22: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体系:
  

20140430102739837.jpg

20140430102739837.jpg

  核心考点: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具有一致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仍然是民族的最高表现形式,因此爱国主义仍然有存在的意义。人有地域信仰不同,但爱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世界。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统一。
  2.人生价值的标准评价与实现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对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促进历史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他人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评价人生价值还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是:第一,从社会客观基础出发;第二,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人条件是:第一,从个体条件出发。第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本领。第三,立足现实,坚守岗位贡献。
  3.道德本质、功能与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具有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此外还具有其他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4.法律与道德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道德作用的发挥,需要法律作为支撑。法律作用的发挥,也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既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典型例题:
  【2010年单选题第11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解题方法与考点点拨】
  该类习题是近年来思修部分真题常见形式,即语义匹配题。很多时候不是考查政治理论,而是考查文义理解。当然,一般会以一些众所周知的古文经典作为素材出题,题目不会太难。因此,需要考生正确理解语句含义。这部分试题考查比重的加大,也反映了当下文化建设对待中国传统优秀文明的继承态度。
  “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爱因斯坦这句话强调的是“精神贡献”与“物质贡献”相统一的原则,据此,B选项符合题意。“德才兼备”的意思最贴近题干。A项“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出自《荀子•修身》。意思是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这句话告诉人们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有具体的行动,要靠实践去实现。如果只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即使再小的事情都不能完成。C项出自《论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强调礼节的重要性。D项“是非之心智也”的意思是能分辨是非得失,是有智慧的表现。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强调精神层次的修养。
  【2012年多选题第31题】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和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 )
  A.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范
  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解题方法与考点点拨】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中的相关知识点。选项A,爱国主义体现了道德与法的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法律也要求公民必须爱国。选项B,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要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选项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选项D,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中国内地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选项ABCD正确。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2015考研政治知识点总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4 22: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多选题第20题】
  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声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解题方法与考点点拨】
  马克思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并且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个人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收到不同的社会条件制约,价值的实现评价标准等是不同的,AB正确,都是唯物史观观点。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发展。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的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的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既他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C选项说“个人价值最终是社会价值的归宿”错误。
  D项说法错误,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以生命长短为限定条件的。“有的活着,已经死了”“有的死了,却永远活着”,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的评价标准是贡献程度,而不是生命长短。
  习题验收:
  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
  A.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B.坚定的信念
  C.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D.正确对待理想实现中的逆境
  2.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在当代中国,爱国首先体现在( )
  A.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B.爱国主义要求必须爱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要求必须拥护祖国统一
  D.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3.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而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 )
  A.个体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B.个人对社会的索取
  C.社会对个体需求的满足
  D.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
  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列符合新时期爱国主义基本要求的观点是( )
  A.钓鱼岛是中国的,誓死抵制、焚烧日货
  B.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行为,应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
  C.我们同在“地球村”,因此“普世价值论”是与经济全球化背景相适应的
  D.两岸彼此都坚持一个中国,但表述有差异
  2.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的优良道德传统。下列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的“仁爱”原则的有( )
  A.不学礼,无以立
  B.择善而从
  C.克己复礼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取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作为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下列关于二者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两种仅有的手段
  B.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实施创造了条件
  C.道德发挥作用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D.道德通过内在说服力来发挥调节作用,而法律通过外在强制力来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2.【答案】A3.【答案】D
  二、多选题
  1.【答案】BD2.【答案】CD3.【答案】BC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2015考研政治知识点总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04:15 , Processed in 0.060512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