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回复: 1

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三):认识论考点与练习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4 2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体系:
  

20140430093145269.jpg

20140430093145269.jpg

  核心考点: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其二,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则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甚至是破坏作用。
  2.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认识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认识与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要解决这个矛盾,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也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以上便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3. 感性认识认识和理性的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交织、互相渗透。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理性中也渗透着感性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4.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 认识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定义及各自作用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中的作用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它在认识中的作用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
  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虽然内涵各不相同,但是二者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性,二者相互联接、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
  7.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实践是主观之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和特点,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和特点,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典型例题:
  【2006年单选题第3题】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2015考研政治知识点总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7-24 23: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题方法与考点点拨】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实践出发,任何认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题干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这句古人所总结概括的富有哲理的话语,其深刻寓意是说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是执政者、领导者认识的真正来源和重要基础。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就等于失去执政的根基,不但不能获得正确的执政经验和认识,其政权也难以稳固。如果理解了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轻松地选出正确选项D。即便考生没理解古语的含义,仅从温家宝总理引用此话的目的出发,也会顺理成章地选择D项。
  【2008年多选题第18题】
  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解题方法与考点点拨】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本题旨在考查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中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题干引用英国作家惠兹里特的仅有书本知识等于无知的名言来辨识类似的名言。只有书本的知识,并不是真知,不是深知。A、B、D 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而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不符合试题要求。
  习题验收:
  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理论来源于实践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2.【答案】C
  二、多选题
  1.【答案】ACD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2015考研政治知识点总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2:33 , Processed in 0.069638 second(s), 1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