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0

2015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4 22: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二、适度原则
  1.原理内容: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2.方法论: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3.【真题测试】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越长越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4.【适用范围】
  (1)关键词:````比较好,比较合适,是最优选择,最合适。极端···,做法很死板,或者其他一些极端和矫情的行为(例如:05年材料分析),分寸,适可而止,超过了···
  (2)相关材料:
  穷寇莫追,事不过三。 适可而止。注意分寸。距离产生美。
  十三、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2.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反对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又反对急躁、陷于空想。
  3.【真题测试】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相同事情的重复,或者多环节的设置都是量的敏感词汇)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连续不断,重复的同义词)。”“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适用范围】
  (1)关键词:环环相扣,连续不断,不断增加或减少等表明量变,原本···变成···表明质变。
  (2)相关材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十年磨一剑;二句三年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十四、辩证的否定观:
  1.原理内容: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客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方法论: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3.【适用范围】
  (1)关键词:古今文化,新旧事物的对比,中西文化,人的发展(适者生存)等
  (2)相关材料: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五、否定之否定规律:
  1.原理内容: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3.【适用范围】
  关键词:困难,问题,坎坷等表明的是发展的曲折性,前景,方向,目标等表明的是发展的前进性。例如:种子—作物—种子,商品—货币—商品等,似乎回到原点,但却是发展之后的不一样的回复。
  相关材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政治名师——王星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6 19:48 , Processed in 0.03495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