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回复: 0

2015年考研冲刺总结:马哲中的“实践”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4 22: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总说:“实践”概念是马哲中的基本概念。它在唯物论、认识论、历史观中都有出现。
  2.实践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构成:
  实践主体——人(有思维能力,能够从事实践的人)
  实践客体——对象(纳入人的实践范围内的世界)
  实践中介——手段、工具、方法
  4. 实践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认识与被认识、需要与被需要(即价值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
  5.实践基本特征:
  (1)直接现实性:实践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而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实际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2)自觉能动性:即指实践是人通过思维指导来进行的,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即为“自觉能动”。而动物活动属于本能活动,没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即指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社会是永恒发展着的,因此,实践也会受到历史条件制约,并且不断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6.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
  第一种类型:物质生产劳动——人改造自然界、获得生活所需——起到基础作用
  第二种类型:处理社会关系——人改造社会(交往、改革、革命等)
  第三种类型:科学实验——为前两种实践作准备
  7.实践与人的存在: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动物不具备这个能力
  (2)实践集中体现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8.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形成的。
  历史上,正是原始人的劳动实践使得物质世界分化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两个部分;
  现实中,正是现代人的实践使得人与自然能够统一起来——通过科学实践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形成社会关系
  (2)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都由实践形成)
  (3)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辅导老师——夏珊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6 23:56 , Processed in 0.04497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