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回复: 1

2015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梳理(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4 22: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07 年新加)(五)
  ①历史观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②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生产方式、地理、人口 ③社会意识是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3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五) ★★★
  (1)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②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③生态系统平衡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生态平衡受破坏时,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条件。(05 已考,依然非常重要,结合和谐社会理解)★★
  (3)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②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
  ③发挥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须对人口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人口的质量。
  ④人口与物质生产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人口生产本身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4)自然资源和人口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转化为社会的要素。 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和 方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历史的发源地,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 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担当者;
  ②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③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
  (5)人类社会是由自然而来又对自然进行着能动改造的物质存在形式。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 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37,社会的实践本质(五)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8,▲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08 年新增加,重点关注)(五)
  (1)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 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 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2)社会有机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的活动之中;
  ②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③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在人实践活动中 形成的,人类三大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形成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的基本 结构。
  39,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力(属人性、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层次性)(五)
  (1)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反映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表现为经济 制度。经济结构又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应。
  (2)经济结构的功能:①以一定的形式把生产力中的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变成现实生产力;②直接决定社会的 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基础。
  (3)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①生产力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 ②现实生产力是呈现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包括先进的、一般的和落后的生产力。 ③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科技水平的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4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五)
  ①生产关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41,社会的政治结构(五)社会政治结构核心问题: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2)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政治法律制度②政治法律设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4 23: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42,社会的文化结构(五)统治阶级思想之所以处在统治地位原因是他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①意识形态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一定阶级或社会集体的利益 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
  ②社会的文化结构就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有确定规范的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 联结方式形成的有机系统。
  43,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五)
  (1)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3)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
  (4)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在:★判断社会意识是否先进看它是否反映并服务于新生产方式
  ①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②意识形态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③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④在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5)意识形态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在:(背熟)★★★
  ①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
  ②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某国家、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不平衡性。
  ④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功能集中体现在维护或批判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上。
  44,文化的本质和功能(五)文明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本质即是人化。
  (2)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和多样的形态是文化的一般特征。
  (4)文化的功能: ①知识传承功能②对人的教化、培育功能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④提升、规范人类认识 过程的认识功能。
  (5)先进文化: ①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②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③代表未来发展方向④有利于社会进 步的文化。
  45,文明和文明形态。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1)文化与文明是不可分的,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成果,文化是文明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2)二者又有不同点,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结构的概念,它与经济、政治相结合构成一个具体的社会,而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与人类的野蛮状态相区别的。
  (3)文明具有多种形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此外还有生态文明。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 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文明”是互为条件、 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
  (4)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其总体布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四位一体,四大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4 21:08 , Processed in 0.06252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