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5|回复: 0

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4 2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道德主体行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2、在坚持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前提下,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中公考研政治教研室的潘磊老师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的道德修养实践经验,建议大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
  ①学思并重。在中国古代,从内涵上来看,为学一词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指求学的行为和活动,还包括为学的态度、方法、目的等。
  为学之道 ,在强调好学、博学的学习态度之后,还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思并重,即通过思维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礼记·中庸》把孔子学思并重的思想发展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学习步骤 ,其中肯定了学思并重,又强调了思维的重要地位。
  ②省察克治。省察,就是自我反省,即回忆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自省”是古人特别推荐的修养方法,它是指人的自省、自我省察。“克治”还包括“知耻”、“改过”等内容。省察克治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日常行为的自我反省和检查,自觉克服其不足、不良之处,以使自己的行为始终保持在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之中。省察克治,既是一种自我修养能力,又是一种道德实践方法。
  ③慎独自律。“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注意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其特点在于它强调要从“微处”和“隐处”下功夫。它是有相当难度和高度的道德修养方法,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有坚定价值目标的试金石。
  ④积善成德。所谓“积善成德”是讲个体的道德品质是由其平时一个一个的善的行为长期不断积累的结果。《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
  ⑤知行统一。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政治名师——潘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9 19:29 , Processed in 0.05932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