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回复: 1

2015考研政治预测:选择题命题热点汇总(6)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3 16: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十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
  1、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十八、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四)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五)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三十九、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1)坚持系统治理
  (2)坚持依法治理
  (3)坚持综合治理
  (4)坚持源头治理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1)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医药安全监管机构
  (2)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
  四十、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的定义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2)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4、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1)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2)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3)发展基层民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23 17: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中国梦的前提,是国家富强。
  (2)中国梦的关键,是民族复兴。
  (3)中国梦的目的,是人民幸福。
  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力量,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汇聚起来的伟大力量。
  四十二、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1)实事求是(精髓)。
  (2)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
  四十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在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3)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3)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是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8 18:42 , Processed in 0.05669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