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3|回复: 1

2015考研政治预测:选择题命题热点汇总(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3 16: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
  1、原因与结果的相互区别
  原因是指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2)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3)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
  (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3、因果联系的特性
  (1)客观性
  (2)普遍性
  (3)多样性
  4、方法论意义
  (1)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
  (2)有利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
  (3)能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预测性、调控性。
  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本质与现象)
  1、本质与现象的相互区别
  (1)定义: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本质与现象的方法论意义
  (1)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2)由于现象和本质上对立的,有要求人们必须透过现象解释本质。
  (3)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三、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可能性与现实性)
  1、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定义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2、现实性与可能性的关系
  (1)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现实性与可能性的方法论意义
  (1)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性。
  (2)创造条件使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四、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偶然性与必然性)
  1、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定义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区别: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3、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方法论意义
  (1)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
  (2)重视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机遇,避免不利的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2、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主要、次要)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关系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3 17: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
  (1)定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
  (2)历史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无辩证法)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1)定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
  (2)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①精神——认为是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即感知)
  ②形态——感觉、经验、意志、理性、思想,最终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
  ①精神——认为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例如上帝)。
  ②形态——理念、绝对观念、绝对精神、宇宙精神、神。
  3、辩证法
  (1)古代朴素辩证法
  (2)近代唯心辩证法(黑格尔、费希特)
  (3)现代唯物辩证法
  七、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绝对运动
  定义: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绝对运动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2)相对静止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4、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八、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九、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对立和统一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斗争形式:(1)对抗性;(2)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3、方法论意义
  (1)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2)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区别
  (1)绝对真理(绝对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客观真理、世界可知、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2)相对真理:相对性、有条件性
  2、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1)是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的认识不断地由有限向无限转化的过程。
  (2)割裂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认相对真理的称为绝对主义;反之,只承认相对真理否认绝对真理的称为相对主义。
  (3)真理的具体性
  3、真理的具体性指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管对客观的符合,它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的理论意义
  (1)它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2)它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8 21:58 , Processed in 0.05554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