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8|回复: 0

2014吉林大学细胞生物学与微生物学考研试题(一)答案

[复制链接]

1561

主题

1561

帖子

46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5
发表于 2016-7-4 1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
  一、细胞生物学部分
  (一)
  1.是组成古核生物的细胞。是一类在极端环境下生长的细菌。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点也有真核细胞的特点。
  2.相邻细胞间的一种斑点状黏着连接结构。其质膜下方有盘状斑,与 10 nm粗的中间丝相连,使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间接地连成骨架网。
  3.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并不进入细胞内,但间接激活细胞内其他可扩散,并能调节调节信号转导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或离子。如钙离子、环腺苷酸、环鸟苷酸、环腺苷二磷酸核糖、二酰甘油、肌醇-1,4,5-三磷酸、花生四烯酸、磷脂神经酰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
  4. 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尔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 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5. 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降解细胞质溶酶体外蛋白质的体系。由10~20个不同亚基组成,可显示多种肽酶活性。
  6. 一种由膜包起来的胞质细胞器,含有各种利用或产生过氧化氢的酶,如尿酸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7. 动物在一定的胚胎发育时期,一部分细胞影响相邻的另一部分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的现象。
  8.  酵母中这些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基因,被称为cdc(cell division cycle)基因。人们根据cdc基因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命名,如cdc2、cdc25、cdc28等。
  9.
  10. 一类调控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表型表达的基因。可通过纯合缺失或失活而引起细胞恶性转化。
  (二)
  1 1) 制备和纯化亚细胞成分和大分子,即制备样品;
  2) 分析和测定制剂中的大分子的种类和性质如浮力密度和分子量。
  2. .1) 细胞识别,血性抗原,酶
  2) 细胞连接,细胞间信号传递,细胞分化,协调代谢,电兴奋传导,
  3) 物质运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4) 形成运动细胞器
  3. 穿膜运输:直接进行穿膜转运的物质运输,又分为简单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1) 简单扩散:顺物质电化学梯度,不需要膜运输蛋白,利用自身的电化学梯度势能,不耗细胞代谢能;
  2) 协助扩散:顺物质电化学梯度,需要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利用自身的电化学梯度势能,不耗细胞代谢能;
  3) 主动运输:逆物质电化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细胞代谢能。
  4. 在进化过程中,当真核细胞进入需氧生活阶段时,便产生了过氧化物酶体这种细胞器。后来,随着线粒体的出现, 线粒体便开始占据进行氧化作用的主导地位, 过氧化物酶体也就开始逐渐退化,其所含有酶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在某些细胞类型中完全消失。但由于其仍具有一定功能,故而在许多细胞类型中被保留下来。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1) 是细胞内糖、脂和氮的重要代谢部位。
  2) 参与了长链脂肪酸的降解,乙醚磷脂和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胆固醇、多胺、草酸盐、植烷酸、二羧酸以及几种药物等的代谢转换。
  3) 在植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是乙醇酸氧化的场所。
  5. 1) 共同特点:
  (1) 由一层单位膜膜包围;
  (2) 为一类异质性细胞器,且常常成群分布在内质网膜的附近;
  (3) 微体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诱导而进行增殖的一种细胞器。
  2) 与溶酶体异同点:
  (1) 相同点:由一层单位膜膜包围;为一类异质性细胞器。
  (2) 不同点:
  特    征    溶     酶     体              微           体
  形态大小    直径0.2~0.5μm, 无酶晶体     直径0.15~0.25μm, 有酶晶体
  酶的种类    酸性水解酶                    氧化酶类
  pH 值       ~5                            ~7
  需氧与否    不需要                         需要
  功    能     细胞内消化                   主要与糖异生有关
  发    生     酶在RER上合成,             酶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经高尔基复合体出芽形成       经分裂和组装形成
  标 志 酶     酸性水解酶                   过氧化氢酶
  6.1) 结构:
  高尔基复合体由成摞的潴泡叠置而成……潴泡的边缘部分连接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表面光滑的小管网,其周围还存在有衣被小泡和无被小泡。一个成摞存在的潴泡又称为分散高尔基体,由5~8层潴泡组成, 构成了高尔基复合体的主体结构。
  分散高尔基体在结构和生化成分上具有极性,和内质网临近的近核一侧,潴泡弯曲呈凸面, 称为形成面或顺面;在远核的一侧, 渚泡呈凹面,称为成熟面或反面。从顺面到反面,潴泡膜的厚度逐渐增大。
  2) 功能:
  (1) 形成和包装分泌物;
  (2) 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
  (3) 蛋白质的加工改造;
  (4) 细胞内的膜泡运输;
  (5) 膜的转化。
  高尔基复合体在内膜系统中处于中介地位, 它在对细胞内合成物质的修饰和改造中具有重作用。许多重要大分子的运输和分泌都要通过高尔基复合体。
  二。微生物部分
  (一)
  1.一种制备电子显微镜样品图像呈现负反差的技术。用于观察样品中的颗粒性物质或生物大分子。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钠、醋酸铀等)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使整个载网都铺上一层重金属盐,而有凸出颗粒的地方则没有染料沉积。染色后,在电镜下观察时,被观察的对象为亮的,背景为暗的,反衬出样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形态。
  2. 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芽孢金杆菌(BT),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3. 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在某些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4.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5. 细菌发生细胞壁缺陷的变型。因其首次在lister研究所发现。故以其第一个字母命名。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一般在普通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部的高渗透压而将胀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它们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6. 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过程总和,在动物,则典型地包括摄食、消化、吸收和同化
  7. 细菌的一科。菌体杆状、卵圆形或球形,无内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严格好氧性,有机营养型,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包括固氮菌属、氮单孢菌属、拜耶林克氏菌属和德克斯氏菌属。固氮菌肥料多由固氮菌属的成员制成。
  8. 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9.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集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10. 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可以是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也可以是真核细胞,如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
  (二)
  1.鞭毛运动是实现原核生物趋向性的有效方式,有关鞭毛运动的机制曾有过旋转论,和挥鞭论的争议,197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拴菌实验,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在载玻上不断地打转,而肯定了旋转论的正确。
  2. 主要有温度,辐射作用,辐射作用,过滤,渗透压,干燥,超声波等。
  1)。高温灭菌      2)。辐射作用    3)。高渗作用      4)。过滤除菌
  5)。干燥   6)。超声波
  3. 青霉素的作用机理
  青霉素能抑制转肽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肽聚糖的形成,造成G+中短肽不能交联,造成细胞壁的缺损,失去其保护屏障的作用水分向高渗的胞浆中渗透导致菌体膨胀裂解死亡。
  4. 致病性真菌感染:一些外源性真菌引起皮肤、皮下、及全身全身的病。
  1.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一些内源真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
  2.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使某些具有过敏倾向的个体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3.真菌性中毒:有些真菌在粮食上生长,可因真菌或真菌产生的毒素使人和动物中毒无传染性,不引起流行。
  5.原生质体是指用人工方法合遗传性状不同的原生质体整合,进而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带有双亲性状的稳定遗传的杂种细胞的过程。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原生质体的制备:用酶处理细胞,使原生质体从细胞中一溢出,并释放到高渗缓冲液或培养基中。
  2.原生质体整合和再生:两亲生原生质体经化学因子或电场融合,然后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上,使其再生。
  3.融合子的选择,主要依靠选择培养基上的遗传标记,有两个遗传标记就可确定为整合子。
  6.不同噬菌体感染对宿主的生物效应有很大 差别,有些影响很小,以非致死的方式分泌释放称非杀细胞感染,有些则可引起五大的影响,产生杀细胞感染或裂解感染。
  1)抑制宿主细胞大分子合成a.抑制宿主基因转录b.抑制宿主蛋白质合成c.抑制宿主DNA合成
  2)宿主限制系统改变 为了热气抵御宿主限制性酶系统的损害,噬菌体编码的酶往往能破坏这一系统,使病毒DNA得到保护
  3)噬菌体颗粒释放对细胞的影响 a.细胞表面免疫学性质的改变。b.细胞失去稳定性,最终死亡。
  4)溶原性感染对细胞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14:51 , Processed in 0.06348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