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回复: 0

2016考研微观经济学必考三论述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080
发表于 2016-7-23 1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全程报道

                       

                               

124_141211162655hJArIiHQiPKovqWm.jpg

124_141211162655hJArIiHQiPKovqWm.jpg


                       

                               

124_141211162655z6b0UEIEmU61a9WT.jpg

124_141211162655z6b0UEIEmU61a9WT.jpg


                       

                               

124_14121116265591OjCSk75eF6Ej9n.jpg

124_14121116265591OjCSk75eF6Ej9n.jpg


                       

                               

124_141211162655lYxITtFhXf2su05e.jpg

124_141211162655lYxITtFhXf2su05e.jpg


                       

                               

124_141211162655xGDzgW39oI8hz4WM.jpg

124_141211162655xGDzgW39oI8hz4WM.jpg


                       

          2016考研试卷及答案公布(点击进入考研真题解析专题),新东方网考研频道时刻关注2016考研初试情况,第一时间为考生提供考研真题
答案及答案解析内容,同时新东方考研名师将在考后为考生提供在线答案解析直播。请关注新东方网考研频道为您带来的精彩内容。
          相比宏观经济学来说,微观经济学论述题出题相对来说较为固定,出题集中在市场结构比较、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调节)以及市场失灵这三大块内容上。下面新东方网考研频道详细和大家来回顾回顾。
          一、市场结构比较
          简单划分,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具体可分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各高校特别喜欢在这个知识点上出考题。
          在出题套路和作答上,大家留意下,把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参照物,得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低效率的,具体体现为价格高、产量低。判断市场是否有效率,关键看两点:
          第一,长期均衡时,价格是否等于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市场满足这个条件,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第二,长期均衡时,价格是否为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完全竞争市场满足这个条件,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为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左边的点,即价格大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
          [代表性考题及解答]结合图形讨论并比较一下完全竞争市场、古诺双寡头市场、独家垄断市场各自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答:(1)完全竞争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在长期中,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在长期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
          ,利润为0。长期均衡使得价格等于最低长期平均成本。如图1-1(a)所示。
       
       

          可以看出,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该厂商不仅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而且在短期也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这说明,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生产规模和产量都是适度的,短期平均成本也是最小的。厂商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生产活动,垄断利润为零,因而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佳配置和获得最充分的利用。另外,由于完全竞争的作用,可以使均衡价格降低到最低点,从而消费者也可以从中获得福利,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型。
          (2)古诺双寡头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不太确定,没有统一的寡头厂商均衡模型。一般认为,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似的市场组织。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低。
          (3)独家垄断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
          的原则。如图1-1(b)所示,MR与MC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即为均衡条件下的产量。在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
          下,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竞争性市场情况下的产量,因此是帕累托低效率的。
       
       

          二、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调节)
          整个微观经济学就是在论证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机制,只是经济学教材用严谨的分析方法(而不是大白话)来解读,具体体现为论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各方当事人按照价格机制来安排生产和消费,此时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世界是如此完美,大家可脑补和谐社会的美好时代。
          就考试来说,这一块特别容易考论述题。考试容易一点,出题为论证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考试难一点,出题为案例分析题,给出一段材料,论述下价格机制如何调节资源配置。万变不离其宗,考生重点是搞定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如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代表性考题及解答]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③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2)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①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
          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既然各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消费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
          ②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③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3)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三、市场失灵
          本部分内容是微观经济学论述题重灾区,此处不出题,个人怀疑出题老师出的考题技术含量不高。
          对于这块内容,考生核心搞定:哪四个因素导致市场失灵?这四个因素如何导致市场失灵?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市场失灵?搞定这三个大问题,恭喜你,说明你学得还不错;如果搞不定,说不定考2017研究生更合适你,原谅我的坦白。
          另外,这部分考题出论述题还有一个套路就是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情况,如雾霾(今年如果有学校不出题,个人裸奔,立帖为证)、医患问题等,不过听过我课的学员应该特别希望能考这方面的考题,因为个人全部都讲过,学员称我为“牛叉叉”,不是浪得虚名。
          [代表性考题及解答]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像温室效应这样的问题往往需要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请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温室效应是一个什么问题?按照科斯的理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
          答:(1)温室效应属于生产的负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负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个人活动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2)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极小的情况下,只要初始的产权是明确而有效的,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科斯定理说明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根据科斯定理来解决外部效应,就是要通过明晰资源的产权,为外部效应所涉及的资源建立市场,是外部效应内在化,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只需要各国规定温室气体排放的产权,例如碳排放权,将一定数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赋予各国企业,并且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各国的碳排放权可以自由交易,那么需要超额排放温室气体国家的企业就可以购买他国企业的碳排放权,支付给他国企业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配置,解决外部性产生的无效率问题。
          (3)科斯定理规定碳排放权为解决温室效应的负外部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但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理论上来说,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而且产权的内涵本身就非常大,难以界定清晰,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科斯定理要求资产的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每个生产性企业的共同权利,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碳排放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②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使得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的转让。如各国谈判人数太多、交易成本过高、谈判双方都是用策略性行为等,则碳排放权可能很难实现转让。
          ③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并不一定为最优配置。
          ④分配财产权可能造成不公平,引起各方拒不履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协议。规定各国碳排放权,必定涉及到各国碳排放量的多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国家要求分配更多的碳排放权,而排放量小的国家则觉得不公平,可能要求平均分配碳排放权。或者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该获得较少的碳排放权,因为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工业革命,温室效应的结果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而发达国家则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应该分配较少的碳排放权以限制其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各国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碳排放权分配存在巨大的分歧,最终导致各国都不限制本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导致温室效应更加恶化。
          由于用科斯定理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的过程中以上难点的存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因而科斯定理解决温室效应问题效果十分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 16:15 , Processed in 0.05486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