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回复: 0

2013东北师范大学金融学考研试题(二)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1561

主题

1561

帖子

46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5
发表于 2016-7-4 11: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黄金输送点
  解析:
  1)定义
  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它包含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
  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
  2)具体过程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 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2、欧洲货币市场
  解析:
  ①概念:欧洲货币市场是指在货币发行国之外经营该种货币存贷款业务的国际金融市场,又被叫做离岸金融市场。
  现在欧洲一词已经失去了地理上的意义,欧洲货币泛指在发行国之外流通的货币,在美国之外存放的美元被叫做欧洲美元,在英国之外存放的英镑被叫做欧洲英镑,此外还有欧洲马克等。
  ②发源:欧洲货币市场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伦敦欧洲美元市场。
  ③类型
  1)内外一体型。又叫做伦敦型,它的特点是境内金融业务和境外金融业务融为一体,在岸资金可以随时转换为离岸资金,离岸资金可以随时转换为在岸资金。伦敦和香港是典型的内外型。
  2)内外分离型。又叫做纽约型,即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分开。分离型的市场有助于隔绝国际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对本国货币存量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美国纽约离岸金融市场上设立的国际银行设施,日本东京离岸市场上设立的海外特别帐户,以及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上设立的亚洲货币帐户,均属此类型。
  3)避税型。这类市场没有或几乎没有实际的离岸业务,目的是逃避税收和管制,中美洲和中东的一些离岸金融中心即属此类。
  ④特征
  a,以非居民为交易主体,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场所在国非居民或来源于国外的外币资金;
  b,交易对象不限于市场所在国货币,而且还包含所有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
  c,经营活动不受任何国家政府政策和法令的管辖,资金出入境自由。
  ⑤作用
  1)有利
  a, 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原先各个金融中心之间的相互独立的状态,促进了资金的流动。
  b, 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为国际贸易融资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来源,促进了估计贸易的发展。
  c,欧洲货币市场的短期资金流动非常快捷方便,有利于协调国际间的资金供给和需求,缓解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
  2)不利
  a,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借贷风险。
  b,扩大了主要储备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c,削弱了各国的各国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d,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膨胀增加了世界通货膨胀的压力。
  3、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
  解析:
  1)即期外汇交易
  ①定义:又称现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2个营业日内按照成交时的市场汇率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是外汇市场上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方式。
  ②目的:进出口贸易和劳务收付的需要;银行保持各种头寸的需要;利用外汇差价进行投机的需要。
  ③汇率:即期外汇交易所对应的汇率为即期汇率。
  2)远期外汇交易
  ①定义: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规定的币种、汇价、金额和期限,在约定的日期再根据所签订合同的约定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②期限: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也有一年的。最常见的是三个月的。
  ③远期外汇交易主要是在银行与非银行客户之间的进行,银行同业之间很少进行这种交易。
  ④汇率:远期外汇交易所对应的汇率为远期汇率。决定远期汇率的因素是:远期外汇的供求状况,这个是影响远期汇率的直接因素;交易货币国的短期利率差异,这个是间接因素。
  4、掉期外汇交易
  解析:
  ①定义:掉期交易是指在买入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一货币的远期外汇 ,以防止汇率 风险的一种外汇交易。这种金融衍生工具 ,是当前用来规避由于所借外债的汇率发生变化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一种主要手段。掉期交易最初是在银行同业之间进行外汇交易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保持某种货币的净头寸为零,以避免外汇风险。
  ②分类:
  a,即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即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指买进或卖出某种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它是掉期交易里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b,明日对次日的掉期交易。明日对次日的掉期交易,是指成交后的第二个营业日交割,第三个营业日再做反向交割的交易,一般用于银行同业之间的隔夜资金拆借。
  c,远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远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指买进并卖出两笔同种货币不同交割期的远期外汇。这种外汇交易在外汇市场上很少见,银行在进行远期对远期外汇交易的时候一般会将其拆分为两个即期对远期的外汇交易来做。
  ③掉期交易的特点
  a,买与卖是有意识地同时进行的;
  b,买与卖的货币种类相同,金额相等;
  c,买卖交割期限不相同。
  ④掉期交易的作用
  a,有利于进出口商进行套期保值 。
  b,有利于证券投资者进行货币转换,避开汇率变动风险。
  c,有利于银行消除与客户单独进行远期交易承受的汇率风险。
  5、出口信贷
  解析:
  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是一国为了支持和鼓励该国大型机械设备、工程项目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以向该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利息 补贴和信贷担保的优惠贷款方式,鼓励该国的银行对该国出口商或国外的进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该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该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
  出口信贷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出口买方信贷和出口卖方信贷。
  出口卖方信贷 是出口方银行向该国出口商提供的商业贷款。出口商(卖方)以此贷款为垫付资金,允许进口商(买方)赊购自己的产品和设备。出口商(卖方)一般将利息等资金成本费用计入出口货价中,将贷款成本转移给进口商(买方)。
  出口买方信贷 是出口国政府支持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以供进口商购买技术和设备,并支付有关费用。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
  ① 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 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成立了布林顿森林体系。
  ②汇率结构
  a,双挂钩。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与美元挂钩。
  b,一固定。美元及各国的货币含金量一经确定,不得轻易改变,除非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根本性逆差或者不平衡时,在请报IMF后经批准后才能变动。
  c,上下线。为了稳定汇率,布林顿森林体系做出了汇率波动不得超出1%上下线的规定,实际上是认为地规定了每种货币的最低贬值点和最高升值点。
  d,政府干预。布林顿森林体系是一种人为的固定汇率制度,当汇率的波动超出规定的范围时,政府就应当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使外汇汇率回到之前的范围。
  ③崩溃原因
  1)特里芬难题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即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具体如下:
  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并危及国际货币制度。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2)美元高估的内在矛盾。高估使美国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但高估又使美国抑制出口,形成国际收支逆差。
  3)调节机制的内在矛盾。包含外汇升值的内在矛盾和外汇贬值的内在矛盾。
  4)金融纪律约束的内在矛盾。
  2、简述外汇风险的几种类型
  解析:
  ①定义:外汇风险又称为汇率风险,是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者个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者下降的可能性。
  ②分类:企业外汇风险、银行外汇风险、国家外汇风险。
  1) 企业外汇风险
  A,定义:一个国际企业组织的全部活动,即在经营活动过程、结果、预期经营收益中都存在着由于外汇汇率变化而引起的外汇风险。
  B,分类: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a, 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在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由于外汇汇率波动所引起的应收资产和应付价值变化的风险。
  表现在两个方面:国际经济贸易中和资本输出输入中。
  交易风险是国际企业的一种主要外汇风险,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导致资金流动,即部分财富会因汇率变动转移给其他的经济主体,使企业承担真实的经济损失。
  b,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外汇汇率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的风险。
  会计风险不涉及现金流动或者财富转移,因为在折算过程中未发生现实的外汇交易。但是,它涉及企业资产效益、企业管理和税收等方面的评估,对上市公司的股票等会产生影响。
  C,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
  经济风险是一种几率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预测能力。
  C,外汇风险的构成因素:本币、外币和时间。
  2)银行外汇风险
  A,定义: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所可能遇到的风险叫做银行外汇风险。
  B,分类:外汇买卖风险、外汇信用风险、外汇借贷风险和外汇清算风险
  a, 外汇买卖风险。
  外汇买卖风险是指外汇银行在经营外汇买卖业务或以外币进行借款、投资以及随之而进行外汇买卖时所产生的风险。
  分类:代客外汇买卖,包含同时买卖型、订单型、先报价后平仓型,若不作外汇买卖持平的调整,代客外汇买卖会给银行带来超卖和超买的风险;自营外汇买卖,自营外汇买卖是在没有任何贸易背景的条件下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的,具有较大的风险。
  b, 外汇信用风险。
  外汇信用风险是指外汇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因交易对方不能履约或者不履行预定合约而给外汇银行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完全是由当事人的信用所致。
  因此,对于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来说,考察对方的资信能力对外汇银行本身的信用风险防范非常重要。
  C,外汇借贷风险。
  外汇借贷风险是指外汇银行在外币计价进行外汇投资和外汇借贷活动中所产生的风险,它包含对外借贷中得汇率风险和对外投资中得汇率风险。
  在银行在以外币进行投资时,如果投资本息收回的外币汇率下降,以本币表示的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减少,从而蒙受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
  d,外汇清算风险。
  清算风险又称交割风险,是指外汇交易后,交易双方不能按照合约在到期日或交割日当天履行付款责任的可能性。
  清算风险直接起因于非汇率因素的变化,和汇率变动无关。清算风险多起因于那些信誉不稳定、负债状况不明朗、经营不善的银行或财务机构。
  3)国民经济的外汇风险
  A,定义:国民经济的外汇风险是指国际金融市场上本币、外币汇率的大幅度频繁波动而引起的一国外汇储备变化,使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增长受到影响的可能性。
  B,表现:a,汇率波动幅度大;b,基轴货币地位反复转换;C,汇率制度选择上的缺陷;d,巨额国际资本短期流动频繁。
  3、米德冲突及其价值意义
  解析:
  1)涵义
  米德冲突是指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 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充分就业和实现经济增长,还须实现外部均衡,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般地,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固定汇率制度 下,汇率工具无法使用。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但国际收支逆差 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 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左右为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2)主要内容
  米德冲突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米德图表表现出来的。米德图表的主要内容如下:

            S国国民收入
            

            D国国民收入
            

            外部平衡
            

            S国内部平衡
            

            D国内部平衡
            

            国内支出膨胀为+,紧缩为-
            

            萧条
            

            萧条
            

            S+  D-
            

            S+
            

            D+
            

            过热
            

            S+  D-
            

            S+
            

            D-
            

            过热
            

            萧条
            

            S+  D-
            

            S-
            

            D+
            

            过热
            

            S+  D-
            

            S-
            

            D-
            

  注:S为盈余国,D为赤字国
  通过图表可以得知:
  A.表中将一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四种情况加以组合:
  a 外部逆差,内部低迷   b 外部逆差,内部过热
  c 外部顺差,内部低迷   d 外部顺差,内部过热
  B.实现外部平衡的方法是盈余国采取扩张性政策。如:增加盈余国的进口。这样一方面能减少盈余国的顺差,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赤字国的出口,缓解赤字国的贸易逆差。
  C.实现内部平衡的方法则要根据图表中四种情况加以分别论述。
  第一行,当盈余国和赤字国都内部萧条时,两国都应该采取支出膨胀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行,盈余国赤字时,如上分析,依然是扩张性政策。而赤字国内部过热,应该采取紧缩性政策,减少需求。
  第三行,盈余国内部过热,采取紧缩性政策。赤字国内部低迷,采取膨胀性政策。
  第四行,盈余国内部过热,采取紧缩性政策。赤字国内部过热,采取紧缩性政策。
  C.由②③可清晰看出第一行中,赤字国面临面临两个平衡的冲突,第三行盈余国和赤字国都面临两个平衡的冲突,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结构失衡。第四行是盈余国面临两个平衡的冲突。
  3)理论意义
  米德冲突主要论证了一国经济若想维持内外部双均衡,有可能会面临冲突。即追求内部平衡可能导致外部经济更加不平衡,追求外部经济可能导致内部经济更加不平衡。对于一个世界来说,就是两个内部平衡和一个外部平衡,要实现这三个平衡用两个政策有时是不够的。
  三、论述题(20分)
  国际储备的构成及其管理
  解析:
  ①概念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能随时用来平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稳定,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②构成
  1)外汇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国际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主要采取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等形式。
  2)黄金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的典型形式。
  3)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会员国, 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国际结算,并允许会员国用它换取可兑换货币进行国际支付。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储备头寸从总量上看是增加的,但是比重却是下降的。
  ③管理(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
  1)储备需求的规模管理
  A,影响因素
  第一,经济开放度和对外依赖程度。
  第二,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效率。
  第三,外汇政策管理。
  第四,国际信贷的信誉。
  第五,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第六,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能力。
  第七,一国国际储备的范围及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B,指标体系
  第一,国际储备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10%);
  第二,国际储备量与月平均进口额之比(3个月的进口付汇额);
  第三,国际储备量与外债额之比(30%)。
  2)储备需求的结构管理
  A,原则
  第一,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储备资产有效、可靠,价值稳定。
  第二,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储备资产能随时转化为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支付手段,亦即随时变现,灵活调拨。
  第三,盈利性。盈利性是指储备资产的增值、创利。
  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往往互相排斥,具有负相关关系:储备资产的安全性与流动性越高,其盈利性往往越低,反之依然。一国货币当局持有国际储备资产,要在安全性与流动性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求得足够高的盈利性。
  B,具体的管理
  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对象主要是黄金、外汇、SRD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四个部分之间的构成比例和运行安排问题,但外汇储备的管理是结构管理的核心。
  a,国际储备中黄金、外汇、SRD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的结构管理
  第一,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数量都由IMF分配来决定,一个国家很难左右,所以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看,他们所占的比重始终比较低。
  第二,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所能完全自由控制的,这两者的比例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在国际储备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是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这两者比例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着整个外汇储备整体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黄金由于内在价值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高,但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黄金不能直接用于国际支付和流通,兑现能力较弱,故流动性较差,同时黄金储备的盈利性也较差。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储备货币的汇率和利率不断波动,外汇储备的安全性较差 ,但外汇储备使用灵活、方便,而且保存费用较低,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盈利性。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增大外汇储备的比例可以增加国际储备整体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但会降低安全性;反之,增大黄金储备的比例可以增加国际储备整体的安全性,但会降低盈利性和流动性。
  b,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外汇储备的管理是真个国际储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包含货币种类的比例安排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i. 货币种类比例安排得影响因素
  第一,本国进出口商品的来源、流向及数量,贸易伙伴关系之间的支付惯例;
  第二,本国的外债币种构成、期限和数量;
  第三,各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四,外汇市场干预外汇的选择。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是以美元作为其外汇储备构成的主体,其他的储备货币还有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ii.外汇储备资产流动性的结构管理
  外汇储备资产形式结构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恰当结合。按照流动性的高低,外汇储备资产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一级储备。流动性最高,但盈利性最低。
  第二,二级储备。盈利性高于一级储备,但流动性低于一级储备。
  第三,三级储备。盈利性高于二级储备,但流动性低于二级储备。
  合理的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首先应保证有足够的一级储备满足储备的交易需求,其次应在二级和三级之间进行合理的组合。
  《西方经济学》试题共75分
  1、影响需求及供给的因素。(10分)
  解析:
  1)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
  ①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消费者的偏好;
  ⑤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
  2)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
  ①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②生产成本;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⑤生产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
  2、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影响因素。(15分)
  解析:
  ①定义: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需求价格点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②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100.jpg

100.jpg

  A,线性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和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B,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相反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小。
  C,如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为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如果的某商品的需求是单位弹性,则降价或提价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是没有影响的。
  ⑤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A,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反之,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例如,苹果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食盐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B,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用途越广泛,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相反,用途越狭窄,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C,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而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例如,馒头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电影票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D,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在某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反之。例如,火柴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E,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的时间。一般,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的时间越长,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反之。
  3、分析消费者剩余。(15分)
  解析:
  ①定义: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②形成基础:a、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逐步下降的。b、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而是按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差额,这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11111111111.jpg

11111111111.jpg

③图示: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简单地说,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下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具体地看,在图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给出,它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假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o,消费者的购买量为Q0,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 Q0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即总价格),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 OABQ,而实际支付的总金额(即总价格)等于市场价格P0乘以购买量Q0,即相当于图中的
  矩形面积OPoBQo。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PoAB,就是消费者剩余。
  ④公式:令反需求函数为

222222222222222.jpg

222222222222222.jpg

  ,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o,则消费者剩余为:

3333333333333.jpg

3333333333333.jpg

  , CS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简写,式子右边的第一项即积分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⑤我们利用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得到了单个消费者剩余,这一分析可以扩展到整个市场,相类似地,我们可以由市场的需求曲线得到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市场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
  4、分析自动稳定器及其作用。(15分)
  解析:
  ①定义: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自干扰对国民经济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②发挥作用的方式
  A、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a,个人所得税。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税率,因此,它能自动调节总需求,在萧条时,个人收入减少,符合纳税条件的人减少,所交税额减少;反之。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的收入相对增加一些;当经济繁荣时期,失业者减少,人们收入增加,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政府税收自动增加,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相对减少。
  b,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也有类似与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总之,税收的这种因经济变动而变动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
  B、政府支出自动变化:
  a,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有一定标准,它发放的数量与失业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经济衰退时期,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失业人数增加,符合救济的人数增加,从而政府的失业救济金支出就增加,人们的收入相对增加,有利于抑制收入减少带来的经济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产出水平增加,个人收入增加,失业人数减少,符合救济的人数减少,从而政府的失业救济金支出就减少,人们的收入相对减少,有利于抑制收入增加带来的经济过热。
  b,各种福利支出。福利支出的情况类似于失业救济金的支出。
  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表现为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支持保护农产品价格,可以使得农民收入好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从而有利于抑制收入减少带来的经济衰退;经济繁荣时,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且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有利于抑制收入增加带来的经济过热。
  ③这种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的调节经济的做法是非常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和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所以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被称为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5、根据需求管理理论说明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经济的。(20分)
  解析:
  1)补偿性财政政策
  ①定义: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为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水平以稳定总需求,使之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此政策即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②具体做法:当总需求比较低的时候,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通过消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刺激总需求,抑制谁退;当总需求比较高的时候,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税收,提高税率,减少支出或双管齐下的方法来抑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前者被称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后者被称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③相抉择的财政政策:
  到底什么时候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什么时候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应该由政府对经济的形式加以权衡,斟酌使用。这套财政政策又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相抉择的管理需求理论。
  因为凯恩斯处于19世纪30年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分析的是需求不足的萧条经济,因此他认为调节经济的重点应该放在总需求的管理方面。他认为,当总需求水平较低,产生衰退和失业时,政府应该采取刺激需求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总需求水平过高,发生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简而言之,即政府要“逆经济风向而行事”。
  2)补偿性货币政策
  ①定义
  补偿性货币政策又称斟酌使用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宏观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政策工具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进而通过利率的升降来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以实现宏观经济的政策目标。
  ②货币政策工具
  A.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a,定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行为。
  b,具体操作:当总需求过旺时,央行为了抑制总需求,抛售政府债券,进行货币回笼,从而利率上升,不利于投资和消费;当总需求不足时,央行为了扩大总需求,买入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利率下降,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政府就是这样进行扩大或缩小货币供给量的。
  c,特点:此政策比较温和,操作方便灵活,效果也非常明显。
  B.再贴现利率政策
  a,定义:再贴现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再贴现利率的升高或降低来调节经济的行为。
  b,具体操作:当总需求过旺时,央行为了抑制总需求,提高再贴现利率,进而商业银行减少对中央银行的贷款,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上升,有利于抑制投资和消费;当总需求不足时,央行为了刺激总需求,降低再贴现利率,进而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央银行的贷款,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下降,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
  c,特点:再贴现政策对银行准本金和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有限,往往只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进行。
  C.改变法定存款准本金率政策
  a,定义:法定存款准本金率是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改变法定存款准本金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存款准本金率来调节经济的行为。
  央行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在于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来改变货币供给量。
  b,具体操作:当总需求过旺时,央行为了抑制总需求,提高法定存款准本金率,进而商业银行的贷款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上升,有利于抑制投资和消费;当总需求不足时,央行为了刺激总需求,降低法定存款准本金率,进而商业银行的贷款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下降,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
  c,特点:此政策效果较为猛烈,央行较少使用;此政策也存在一定的时滞。
  D.道义劝告
  a,定义: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b,具体操作:在衰退时期,鼓励银行扩大贷款;在通货膨胀时期,劝阻银行不要任意扩大信用。
  c,特点:此政策没有可靠的法律地位,不能保证强有力的实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19 10:28 , Processed in 0.09137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