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
学习的特点
|
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对教师、作业和评分的态度)方面。
|
学习的作用
|
1.促进儿童责任感、义务感和个性的发展;
2.促进儿童心理活动有意性和自觉性的发展;
3.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合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自我意识。
|
学习障碍
|
1.特征:2-3年级比较多: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和排除性。
2.种类:语言障碍、阅读-书写障碍、算数障碍。
3.症状:感知-思维、行为-情绪或社会性面向、发育迟缓、自卑引起的品性问题等;
4.原因:幼年轻度脑损伤、遗传素质(艾儿丝认为,感觉综合失调是重大原因)、缺乏母爱、环境不良等。
5.预防:避免可能造成损失的因素,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关心儿童学习。
|
语言的发展
|
书面语言的发展
|
1.书面语言是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
2.其掌握顺序为识字-阅读-写作(准备-过渡-独立写作)
3.二、三年级时书面语言逐渐赶上口头语言,四年级开始表现出优势。
|
内部语言的发展
|
1.内部语言的发展和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思维水平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内部语言并不发达
2.内部语言的发展氛围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和无声思维阶段三个阶段。
|
认知的发展
|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1.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且存在着关键年龄(10-11岁)。
3.思维形式逐渐完整,7-8岁时表现出辩证思维的萌芽。
4.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在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中。
|
元认知及其发展
|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对人、任务和策略的知识),元认知体检和元认知监控,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
1.元记忆的发展:最早出现在5-10岁左右的儿童身上;小学四年级对自己记忆广度的估计基本已达到成熟。
2.元理解的发展:10-17岁期间,阅读、元认知知识日益丰富,元认知监控水平不断提高。
3.元学习的发展:2岁就表现出语言学习方面的自我调解能力,10-13岁变化较小,13-16岁变化较大,呈现出先慢后快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