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回复: 0

2008年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分析

[复制链接]

1561

主题

1561

帖子

46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5
发表于 2016-7-4 11: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林学院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解释下列术语:(本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LifeForm: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生活型是不同生物对相同环境趋同适应的结果。
  2、EcologicalRelationship:生态关系;指生物与生境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的相互关系。
  3、PlantCommunity:植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植物物种的有机集合。
  4、PopulationSize:种群大小;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
  5、GaiaHypothesis:Gaia假说;假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表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所主动调节的。
  6、EcologicalInvasion: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7、Territory: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8、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9、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10、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初级生产又称第一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的生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光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2分)。
  次级生产或称为第二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生物有机体的生产。次级生产就是异养生物的生产(2分)。
  次级生产最终是以初级生产为基础,次级对初级生产是有反馈调节作用(1分)。
  2.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在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2分)
  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因子的范围更广,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3分)
  3.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是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的物种,不同的群落层次中有不同的优势种(2分);而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3分)。
  4、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是生命表的两种不同形式(1分)。动态生命表是依据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编制的生命表(1分),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推算出个体命运编制出生命表(1分)。动态生命表反映的是同生群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命运;静态生命表是假定不同世代个体经历的环境条件相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命运(2分)。
  5、生态型与生活型
  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的称为生态型。(2分)
  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2分)
  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1分)
  评分标准:
  (1)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3分,
  (2)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2分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只选择1个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
  1.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A)。
  A.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2.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B)。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
  3.下面的哪项内容不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C)。
  A.根系发达B.叶表面凹陷C.叶表面积较大D.茎可进行光合作用
  4、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5.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6.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D)。
  A.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B.群落的水平成层C.群落的镶嵌D.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7.“赤潮”的形成是种群动态的(D)。
  A.不规则波动B.周期性波动C.生态入侵D.爆发
  8.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A)。
  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领域性
  9.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B)。
  A.r-对策B.K-对策C.A-对策D.G-对策
  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
  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
  1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C。
  A种群B植被型C群丛D群系
  1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B)解释。
  A.贝格曼规律B.阿仑规律C.谢尔福德规律D.高斯假说
  13、当环境中的资源(B)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
  A.丰富B.缺乏C.变化大D.稳定
  14、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
  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
  15、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A)。
  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能量是守恒的
  C.消费者数量不足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6、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C)。
  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17、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
  18、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B。
  A土壤中食物多B环境条件较稳定
  C环境条件最好D无天敌
  19、植物在新地点上定居成功的标志是D。
  A.植株生长好B.植株开花多C.植株不休眠D.植株能繁殖后代
  20、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的K代表(C)。
  A.瞬时增长率B内禀增长率C.环境容纳量D.环境阻力
  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B)所导致的。
  A.内禀增长能力B.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C.存活曲线D.年龄结构
  22、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
  23、温室效应指的是(B)。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D)。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
  25、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
  26、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B)。
  A.常绿阔叶林B.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27、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28、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D)。
  A.信息少B.食物网(链)简单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稳定型高
  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
  30、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D)。
  A.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
  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另一种其他生物活体的全部或部分身体,直接获得营养以维持自己生命的现象。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往往在调节猎物种群的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2分)。捕食关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捕食者可以作为自然选择的力量对被捕食者的质量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被捕食的往往是体弱患病的或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这样阻止了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2分)
  在进化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者之间形成二者长期的协同进化(2分)。捕食者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能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故捕食作用能维持群落的多样性。(2分)
  被捕食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制约,避免数量太大,造成环境资源过度消耗,引起系统崩溃。(2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内容给分,每个方面应有适当说明或解释,术语准确才可得满分。
  2、在进行植被生态恢复时为什么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
  植被生态恢复是以群落演替理论为基础,植被恢复是正向演替,植被退化就是逆行演替。(2分)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首先是先锋物种的迁移、散布、定居和繁殖,然后才是顶级物种的迁移、散布和繁殖替代。(2分)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定居才算成功。任何一个裸地上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或是任何一个旧的群落为新的群落所取代,都必然包含有植物的定居过程(2分)。其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由于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引起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结构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2分)
  群落内部物种内部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进而群落的特性或多或少地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也是群落演替的诱发因素。(2分)
  生态恢复的过程在某种呈度上说就是群落演替的过程,所以生态恢复必须考虑群落的演替。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内容给分,每个方面应有适当说明或解释,术语准确才可得满分。
  3、能量是如何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就称为初级生产量。(2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能量只是单程流经生态系统,是不可逆的。(2分)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当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时,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呼吸)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量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的空气中。(2分)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把较低质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较少的高质量能量(2分)。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以食物链为主线。(2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内容给分,每个方面应有适当说明或解释,术语准确才可得满分。
  五、论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生态因子作用规律或特点,并举例说明的几个特点。
  以适当的例子说明生态因子作用有5个特点。①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3分)②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3分)③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由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3分)④限定性(阶段性):生态因子对同一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不同。也就是说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3分)⑤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直接作用对生物,或通过影响其它生态因子间接作用影响生物。(3分)
  评分标准:按要点及得分给分,各要点应有适当展开叙述或解释的才得满分。
  2、试述空间异质性内涵及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表现,分别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3分)。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多的生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群落结构更加复杂。(3分)
  空间异质性包括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和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两种空间异质性都会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如,在土壤和地形变化频繁的地段,群落含有更多的植物种,生物多样性越高(3分)。在群落中植物层次多,各层次具更茂密的枝叶则取食高度多样性高。(3分)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各要点有适当展开叙述或解释的才得满分,再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3-28 17:28 , Processed in 0.071823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