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回复: 0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连载(第一章)(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080
发表于 2016-7-23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古代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古国之一,它的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四种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享有受最优良的教育的特权,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这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要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的经曲《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佛教与婆罗门教虽然是两大教派,但都敬奉梵天,主张禁欲修行。但佛教比较关心大众,表现在教育上主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信徒,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并一直延续到英国殖民地时期。
          (3)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大约也是4000年前,发展成强大的中王国,文化繁荣,古代教育达到鼎盛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中王国以后,宫廷学校已不能满足培养官吏的需要,开设了职官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以吏为师和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也兼负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比较受到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许多文士便设立私学,招收生徒,同时也有传授天文、数学、医学等实用知识的文士学校。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当然,农民子弟与学校是无缘的,奴隶子弟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4)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与东方的教育有所不同,7~12岁的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但进入这种学校学习的大都是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阶层的子弟,贵族阶级聘请家庭教师,不送子女上学。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教育,学校以学习文法为主,学习拉丁文和修辞。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人进入基督教与封建世俗政权紧密联系、互相利用时期。统治残酷、等级森严、思想专制,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宗教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为了更好地布道,也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的宗教教育,也适当讲授一些读写知识。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其次是骑士教育。骑士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在骑士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中世纪也有吐俗教育,学习文法、修辞、天文、历法、算术等实用知识,但神学也是主修课程。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1)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也在教育制度上有所反映。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一,实质上都服从于治人之道。
          (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4)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习得与社会生产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5)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14世纪以后,欧洲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并很快发展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世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近代教育
          16世纪始,世界逐渐进入近代社会,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从中国传人西方,为世界的军事和交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热情;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手工劳动,作坊生产被现代大工业取代,从而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也引起了教育 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段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教育的世俗化
          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等向世俗方向发展。
          (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编辑:吴清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4 02:13 , Processed in 0.04262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