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回复: 0

中国人民大学1991-2005年中国法制史和台湾法方向试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080
发表于 2016-7-23 11: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1中国法制史和台湾法方向)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志
  2、明大诰
  3、六法全书
  二、古案解析
  (将下述《论语》中虚拟的案例译成现代汉语,并简析其中蕴含的法律原则)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三、简述唐律中规定的“议、请、减、赎、当、免之法”;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
  四、南京临时政府在法制建设中是怎样贯彻“坚持民主共和,反对封建Zhuanzhi”精神的?
  五、革命根据地人民司法机关演变的基本情况述论。
  1992(中国法制史和台湾法方向)
  一、名词解释
  1、出礼入刑
  2、科道(清朝)
  3、九朝律考
  二、古案解析
  《太平御览》载董仲舒“春秋决狱”一例: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持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三、唐朝监察制度的发展述论。
  四、南京GuoMinDang政权《动员 乱时期临时条款》述评。
  五、论述抗日民主政府《保障人权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1993年
  一、名词解释
  1、睡虎地秦简
  2、唐武德律
  3、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二、古案解析
  “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岁,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何论?当完城旦。”(《睡虎地秦简》)
三、明清司法制度述论。
  四、孙中山护法运动述评。
  五、革命根据地有关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综述。
  1994年
  一、解释名词
  1、亲属相容隐
  2、录囚
  3、明大浩
  二、古案释评(标点,解释并评述)
  端拱元年广安民安崇绪录禁军,诉继母冯氏已与父知逸离异,今来占夺资产。大理寺断崇绪讼母罪死。太宗疑之。大理寺卿张,固执前断,遂下台省集议。徐玄议曰:“一但当断定知逸,冯氏是否离异,反复参验不曾离异。其证有四:崇绪所执父书只言公事,未曾提及离异,其证一也。又知逸人京冯氏却来知逸之家,其间并无遣斥,其证二也。本宰初勘,有族人安景泛证及经追问景泛自引退不曾离异,证三也。又知逸有田庄三处,冯氏占二处小妻高氏占一处。崇绪生母蒲氏无居处。高氏来收冯氏课曾经论讼,不曾离异证四也。崇绪请依法寺断死。”在仆射李等四十三人议曰:“不孝之罪,刑之大也。崇绪因生母衣不充,所以论诉,若依法寺断死,则知逸负何辜而绝嗣,蒲氏处何地而托身。今但当断田业悉归崇绪,冯氏亦依崇绪终身侍养。如此则男虽庶子有父业可安,女则出嫁有本家可归。所有死罪并准赦原。太崇从之。
  三、论述下列各题
  1、论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与演进。
  2、论述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3、论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
  1995年(含台湾法研究方向)
  一、名词解释
  1、铸刑书
  2、非公室告
  3、禁榷
  4、名例律
  5、会审公廨
  二、古案述评
  大理少卿胡演进每月囚财上命自今大辟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议之庶无冤滥既而引囚至岐州刺史善军上谓胡演曰善果虽复有罪官品不卑岂可使其与诸囚为伍自今三品以上犯罪不须引过听于朝堂俟进止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古代社会中法律与道德之关系。
  2、评述《大清新刑律》。
  3、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概述。
  1996年(含台湾法研究方向)
  一、名词解释
  1、三赦之法
  2、上请
  3、提点刑狱司
  4、贿选宪法
  5、保安处分
  二、古案述评
  自张蕴古之死法官以出罪为戒时有失入者又不加罪上尝问大理卿刘德威曰近日刑网销密何也对曰此在主上不在群臣人主好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失入无辜失出要获大罪是以吏自免竟就课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故耳陛下傥一断以律则此风立变矣上悦从之(摘自《资治通鉴》卷一九四)。
  三、论述下列各题
  1、从“亲亲得相容隐”制度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及特质。
  2、评述清末预备立宪法活动及《钦定宪法大纲》。
  3、简述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97年(中国法制史)
  一、名词解释
  1、重罪十条
  2、春秋决狱
  3、理藩院
  4、廷杖制度
  5、减租减息
  二、古案述评
  1、标点下段案例
  2、解释下段案例中指定字词
  3、简要评述此案
  其后人有盗高庙前玉环得帝怒下①廷尉治②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③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治者欲致之④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之意也释之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陆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白太后许之
  三、论述题
  1、从唐律的有关规定看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之特色。
  2、论述法家的重刑主张及其在秦朝的实践。
  3、论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998年(含台湾法方向)
  一、名词解释
  1、竹刑
  2、五过
  3、三法司
  4、五朝会典
  5、贿选宪法
  二、古案述评
  1、标点下段文字
  2、解释下段文字中的指定字词
  3、简要评述此案
  以上兵部朗中戴胄忠清公直 ①擢 为 ②大理少卿 上以 ③选人 多 ④诈冒资荫 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东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 ⑤卿 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三、论述下列各题
  1、评述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2、从清末变法过程中的“礼法之争”看东西方法律及其观念之差异。
  3、革命根据地的继承法规概述。
  1999年
  一、名词解释
  1、五听
  2、北齐律
  3、提点刑狱司
  4、九卿会审
  5、六法全书
  二、古案点评
  1、标点下段文字
  2、解释下段文字中的指定字词
  3、简要评述此案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 ①三复奏 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 ②有司 须臾之间三复奏已讫又古 ③刑 人君为之撤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 ④乐 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又百司断 ⑤狱 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复奏下诸州者三复奏
  三、论述下列各题
  1、评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从“亲属相容隐”、“存留养亲”等制度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3、论述清末修律的特点及影响。
  2000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
  1、九章律
  2、《唐六典》
  3、审刑院
  4、秋审
  5、天坛宪草
  二、古案点评(15分)
  1、标点下段文字。(5分)
      上(即汉文帝)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即张释
之)治问曰县(即长安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
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则下廷尉廷尉天下之乎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乎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2、解释。(5分)
  ①廷尉:
  ②犯跸:
  ③公共:
  ④一倾:
  ⑤当:
  3、评述。(5分)
  三、论述题。(共60分)
  1、试述传统法典《名例律》一篇的形成及影响
  2、试述《大明律》制定过程及其特点
  3、对南京国民政府刑法典进行比较
  2001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25分)
  1、法经
  2、公室告
  3、三司推事
  4、充军
  5、三三制
  二、古案评述(共15分)
  (汉)宣帝神爵三年韩延寿为左冯翊出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地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墙夫三老孝第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墙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论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莫不传相敕励不敢犯
  (1)标点上段文字。(5分)
  (2)解释上段文字中指定的字。(5分)
  (3)简要评述此案。(5分)
  三、论述下列各题。(共60分)
  1、论述“孝道”等伦理观念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地位。(25分)
  2、论述明清时期的律与例。(20分)
  3、论民国时期的宪政活动与主要宪法文件。(15分)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法制史学专业 中国法制史学试题(硕士)
         2002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25分)
  1. 髡
  2. 《宋刑统》
  3. 斩立决
  4. 资政院
  5. 训政纲领
  二、古案点评(共15分)
  1. 标点下段文字(5分)
  2. 解释下段文字中指定的墨体下划线字词(5分)
  3. 简评下段文字(5分)
  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子盗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不为“公室告”
“子靠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可(何)谓“非公室”……而行告告者罪告[者]罪已行它人有(又)袭其告之亦不当听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95-196页,文物出版社1978年)
  三、论述题(共60分)
  1. 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看汉代法律的儒家化(15分)
  2. “领事裁判权”与清末法制的半殖民地化(15分)
  3. 传统法律的法典化过程及其近代转型(30分)
  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法制史学专业 中外法制史学试题(硕士)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0分)
  1. 廷行事;2。部曲;3。摊丁入地;4、《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5、万民法;6、教会法;7、法国民法典;8、违宪审查权
  二、古案述评(共25分)
  (1)标点下段文字(5分)
  (2)解释下段文字中用黑体表明的词语(5分)
  (3)就此段文字所叙述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评述(15分)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日妾杀为史齐中皆称其兼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人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日诗日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丞相张苍御史大夫汉敬奏请定律日诸当髡者为城旦春当黥者髡钳为城旦春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及杀人先自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以下者弃市。
  三、论述下列各题
  1. 论西周礼、刑关系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30分)
  2. 从“奸党罪”看明清法律的强化皇权倾向。(25)
  3. 论述英国普通法的形成及主要特点。(30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律史专业2004年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 圜土 2、三省六部制 3、翻异别勘 4、马锡五审判方式
5、摩西五经 6、日尔曼法 7、人权宣言 8、对价
  二、 古案述评
  1、 标点下列文字
  2、 翻译下段文字中用黑体标明的词语
  3、 译述此段文字所表述的法律思想  
  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大小则赏有多少此二者世之常用也刑加于罪所终则奸不去赏施于民所义则过不止刑不能去奸而赏不能止过者必乱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过不失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则国治国治必强一国一行之境内独治二国行之兵则少寝天下行之三德复立此吾以夺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
  三、 论述
  1、 汉魏时期法律儒家化的主要途径和影响
  2、 评清末的预备立宪活动
  3、 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和历史地位
  2005法制史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禹刑   2决事比   3审刑院   4钦定大清商律   5市民法   6异端裁判所   7衡平法  8马布里诉麦迪逊
二、标点和解释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我老久系丁北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狱具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巫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熟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三、论述题
    1、评述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法律思想及其影响
    2、论述唐朝的的主要立法成就
    3、评述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时代特色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4 08:19 , Processed in 0.05446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