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
考试内容及范围说明
|
684物理化学I
|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化学平衡
5、相平衡
6、电化学
7、界面现象
8、化学动力学
|
814物理化学Ⅲ
|
1、理想气体
理性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混合物
2、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heat)和功(work),热力学能, 恒容热, 恒压热, 焓,理想气体恒温过程, 恒压变温过程,恒容变温过程. 凝聚态物质的变温过程, 可逆过程和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标准相变焓, 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熵和熵增加原理, 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热力学第三定律, 规定熵与标准摩尔(规定)熵, 标准摩尔反应熵, Helmholtz函数和 Gibbs函数, 热力学基本方程。
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偏摩尔量,化学势与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气体组分化学势。Raoult 和 Henry 定律,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 稀溶液的依数性
4、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 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相律
杠杆原理,单组分系统相图,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固态完全互溶和部分互溶的系统,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5、电化学
基本概念,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原电池热力学, 电极电势和标准。
6、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速率方程的确定,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典型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法, 反应速率理论
7、界面现象
界面张力,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液-固界面, 溶液表面的吸附.
|
820有机化学I
|
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定义、命名、同分异构体等)
2、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基本反应的类型及机理)
3、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有机液体、固体合成及分离提纯方法)
4、有机波谱学(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基本原理及综合运用)
5、有机化学理论及反应综合运用(目标产物合成路线的设计及选择等)
|
851传热学Ⅱ
|
1、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2、非稳态导热
3、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基础
4、对流传热原理
5、单相流体对流传热关联式
6、凝结与沸腾传热
7、辐射传热
8、传热过程和换热器
|
852工程热力学
|
1、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2、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比热容和熵的计算;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3、气体的流动,压气机的压气过程,气体动力循环;
4、实际气体,水蒸气及蒸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湿空气
|
856环境影响评价
|
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1)环境的基本特征
[ol]
环境质量评价的构成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
[/ol]
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原则
(1)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ol]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ol]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大气混合层高度的确定方法及污染气象要素的统计方法
[ol]
大气扩散过程 高斯模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箱式模式的应用 线源模式的应用 瞬时、日均和长期浓度的计算方法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方案的制定 特殊区域(沿海、山区等)的大气影响分析应考虑的问题
[/ol]
4、水环境影响评价
(1)水体自净过程
[ol]
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 河流中污染物的混合模型及应用 S-P方程及应用 零维水质模型及应用
[/ol]
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土壤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ol]
土壤评价标准的制定 土壤影响预测模型及应用
[/ol]
6、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ol]
A声级、响度的基本概念 噪声衰减计算公式 建设项目噪声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
[/ol]
7、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ol]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环境容量总量确定的基本方法
[/ol]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与编制
(1)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ol]
报告书回答的6个问题 污染物排放源强确定的几种方式 水平衡、物料平衡计算方法 “三同时”验收一览表的作用
[/ol]
|
857微生物基础Ⅰ
|
1、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生理、微生物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2、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污(废)水生物处理及微生物学原理
4、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
858环境工程学
|
1、颗粒物控制技术原理
2、除尘装置
3、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原理
4、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
878化工原理
|
1、流体流动:
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输送管路计算、流速与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设备:
离心泵、往复泵和通风机、鼓风机,真空泵工作原理。
3、液体的搅拌:
混合机理、搅拌器的性能和搅拌功率。
4、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颗粒床层的特性、流体通过固定床层的压降、过滤原理及设备、过滤过程计算和过滤过程的强化。
5、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颗粒的沉降运动、重力与离心沉降设备、固体流态化技术。
6、传热:
热传导、对流给热、无相变时对流给热过程分析及数学描述、相变(沸腾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计算和换热器。
7、吸收: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低含量气体吸收的计算。
8、液体精馏: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双组分连续精馏的操作型计算、间歇精馏、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
9、气液传质设备:
对板式塔和填料塔的设计有一定的了解。
10、液液萃取:
液液相平衡、萃取过程计算、萃取设备。
11、固体干燥:
干燥静力学、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干燥器。
12、化工原理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传热系数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二、考试说明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考试满分为150分。
2、考试大体上分化工原理课程部分和化工原理实验二大部分。化工原理课程部分总计125分,考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约占15%)、选择题(约占25%)、计算题(约占50%)及公式推导题(约占10%)。化工原理实验部分总计25分,考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
887无机化学Ⅱ
|
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2、分子结构
3、晶体结构
4、配位化合物
5、水溶液
6、沉淀平衡
7、氢和稀有气体
8、卤素
9、氧族元素
10、氮 磷 砷
11、碳 硅 硼
12、金属通论
13、s 区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