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回复: 0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1年考研大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080
发表于 2016-7-23 1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大纲
          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复习用书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组编、叶敦平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依据本课程的考试大纲,也可以选用内容相当的其它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第一章 现时代精神的凝炼――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二、哲学基本问题★
          三、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方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四节 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树立科学世界观,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三、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第二章 在茫茫的宇宙中探索――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物质与运动
          三、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
          二、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人的意识活动
          一、人的意识与物质世界★
          二、人的实践活动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章 辩证法魅力的诠释――联系、发展的规律及其范畴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一、量变质变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及其属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主观辩证法与范畴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四、在偶然中把握必然
          五、从可能到现实
          六、正确把握因果关系
          第四章 对真理世界的不懈追求――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一节 认识的结构和本质
          一、认识的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
          三、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
          二、分析和综合
          三、抽象和具体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第五章 人类历史之谜的探究――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本质特征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
          三、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第二节 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
          一、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劳动是连接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第四节 交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一、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五节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第六章 社会系统结构的解析――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三、阶级和阶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5 12:33 , Processed in 0.05341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