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学习内容 |
知识点及命题趋势 |
4月25日-4月26日 |
国民收入核算 |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 2、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3、名义GDP和实际GDP 熟练掌握GDP、GNP的含义以及与GDP、GNP相关的几个概念。 |
4月27日-4月30日 |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乘数论 |
1、各个理论的概念 2、乘数论 3、部门的收入决定理论 熟练掌握两部门、三部门与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各种乘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
5月1日-5月3日 |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
1、投资的决定及IS曲线 2、利率的决定及LM曲线 3、IS-LM分析 4、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熟练运用IS-LM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
5月4日-5月9日 |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及实践 |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各自的效果 2、两种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 3、资本证券市场 4、金融衍生品市场 熟练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熟练掌握“挤出效应”和“流动性陷阱”的含义;熟练运用IS-LM曲线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
5月10日-5月14日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
1、总需求曲线与相关概念 2、总供给曲线的几种形式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熟练掌握运用AD、AS曲线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就业量和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
5月15日― 5月16日 |
失业与通货膨胀 |
1、汇率和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平衡 2、IS-LM-BP模型 3、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熟练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
5月17日― 5月20日 |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
1、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2、增长核算、经济增长政策与经济周期 3、新古典增长理论 4、内生增长理论 5、乘数-加速数模型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熟练掌握哈罗德-多马模型与索洛模型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这些模型说明经济实现均衡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 |
5月21日― 5月23日 |
余下章节略读及复习 |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2、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3、粘性 |
日期 |
学习内容 |
考点要求及命题趋势 |
5月24日-5月26日 |
货币 |
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形式的演进。 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地位和作用,货币制度的内容。 熟练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演进和发展。 |
5月27日-5月29日 |
利息与利率 |
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形式和工具,利率的分类。 掌握信用的作用,利息的本质,利率的决定理论,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及其理论解释。 熟练掌握利率的计算,利率的作用,利率的决定。 |
5月30日-6月2日 |
金融市场 |
了解金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基本概念,债券和股票的基本知识。 掌握金融市场的构成和分类,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概念,金融衍生市场的主要工具,资产组合的基本原理。 熟练掌握金融市场上的主要交易工具。 |
6月3日-6月5日 |
商业银行 |
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商业银行的各项任务。 掌握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争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巴塞尔协议,存款保险制度,信息不对称问题。 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与监管问题。 |
6月6日-6月6日 |
其他金融机构 |
了解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的类别。 掌握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的运作,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的意义。 熟练掌握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的职能。 |
6月7日-6月8日 |
中央银行 |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中央银行的多重体制。 掌握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中央银行的业务。 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控制,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
6月9日-6月10日 |
货币政策 |
要求考生了解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 掌握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熟练掌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效果。 |
6月11日-6月12日 |
货币供给 |
要求考生了解货币层次的划分。 掌握商业银行存款创造与收缩过程,货币供给的外生论和内生论。 熟练掌握货币供给的乘数模型,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
6月13日-6月14日 |
货币需求和其他货币理论 |
要求考生了解传统的现金交易数量论和现金余额数量论。 掌握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 熟练掌握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
6月15日-6月16日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分类和度量,通货膨胀的一般知识。 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 熟练掌握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的治理。 |
6月17日-6月18日 |
金融与经济发展 |
了解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掌握金融抑制的根源、手段和后果,金融深化理论,金融创新的理论解释。 熟练掌握金融深化的实践问题、金融创新的内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
日期 |
学习内容 |
考点要求及命题趋势 |
6月19日-6月23日 |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
1、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及其共同作用 2、经济模型的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熟练掌握均衡价格理论,并能运用其来解释和预测价格变动的方向;熟练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及其与销售收益的关系并能够加以运用。 |
6月24日-6月28日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1、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2、消费者的均衡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市场需求的曲线 5、不确定性和风险 熟练掌握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条件,以及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
6月29日-7月3日 |
生产者行为理论 |
1、厂商及生产函数 2、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3、等成本线与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4、规模报酬 熟练掌握各种产量曲线和成本曲线的推导方法、生产三阶段的划分、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
7月4日-7月8日 |
成本论 |
1、成本的概念 2、短期总产量和总成本 3、短、长期成本曲线 |
7月9日-7月13日 |
完全竞争市场 |
1、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3、长期均衡和长期供给曲线 4、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
7月14日―7月16日 |
非完全竞争的市场 |
1、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分析 2、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 3、不同市场的比较 |
7月17日― 7月21日 |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和供给 |
1、引致需求 2、完全竞争与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市场的需求曲线 3、劳动供给、土地和资本的曲线 4、欧拉定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熟练掌握工资、利息和地租等收入的决定。本章在金融学联考中不常考察,但在2011年可能成为重要考察内容。 |
7月22日― 7月25日 |
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 |
1、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2、垄断和外部性 3、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熟练掌握一般均衡存在需满足的条件和一般均衡理论,熟练掌握政府管制垄断的措施、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含义与原因、矫正外部性的办法、公共物品的特征及“搭便车”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