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专家指导:历史学考研统考复习如何抓住重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080
发表于 2016-7-23 11: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学统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学史、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尽管大纲限定了考试的范围,但在已经举行的两次统考中,与大纲直接相关的考题几乎没有。在这两次统考的卷子中,题目不是在大范围之内、小范围之外的略显刁钻、孤僻的内容,就是既包含了大范围也穿插了小范围的纵横贯通的内容。因此,如何抓住重点内容就成了专业课复习的关键。下面将让跨考历史学教研室的李老师带领大家从中国通史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通史的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大家一起分享该如何把握历史学的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史:三分天下有其一
          通过对2007、2008年历史考研真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命题中明显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2007、2008年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各占10分,名词解释2007年占30分,2008年占20分,史料分析各占30分,简答各占30分。2007年中国古代史共占100分,2008年中国古代史共占90分,在总分中占将近三分之一。在2009年的大纲中,中国古代史仍占据着30%的比重,中国古代史地位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动摇。中国古代史在复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个人推荐选用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1―4卷。这套教材的优点在于内容较全,而且在章节的划分上不仅包括断代的变化,也将政治、经济、文化、重要的历史事件等诸多方面在不同的章节中进行分门别类地讲解。这套书的薄弱之处是内容太全、章节较多,导致整体脉络不清晰,而且具体的名词、问题分析的概括性内容较少。这就需要其他辅助书籍:如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这也是历年历史统考比较推崇的指定复习书目之一,此书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之处。另外,张传玺的《中国史纲》,晁福林、施建中的《中国古代史》也比较适合脉络整理。这几套书相对于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来说,读起来更容易,但又失于简单,应该配合阅读。
          推荐参考书目: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张传玺:《中国史纲》,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关注大纲的变化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学基础统考中占的比例较小,大纲要求占全部权重的20%,但总体难度和要求考生对整体大局的掌握程度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各个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的。从1840年起100多年的历史中,在这两次统考中也是有侧重的,如晚清民国时期的几十年内容中,内容多且重要,应该好好把握,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则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在2008年的试题中几乎没有出现,考生应该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的考试命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考研大纲在不断变化,每一年新大纲中的措辞和提法,与前一年的大纲都有所区别,因此,注重变化也是备考历史学统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省时省力、直击重点的好方法。
          推荐参考书目: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历史学统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学史、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尽管大纲限定了考试的范围,但在已经举行的两次统考中,与大纲直接相关的考题几乎没有。在这两次统考的卷子中,题目不是在大范围之内、小范围之外的略显刁钻、孤僻的内容,就是既包含了大范围也穿插了小范围的纵横贯通的内容。因此,如何抓住重点内容就成了专业课复习的关键。下面将让跨考历史学教研室的李老师带领大家从中国通史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通史的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大家一起分享该如何把握历史学的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史:三分天下有其一
          通过对2007、2008年历史考研真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命题中明显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2007、2008年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各占10分,名词解释2007年占30分,2008年占20分,史料分析各占30分,简答各占30分。2007年中国古代史共占100分,2008年中国古代史共占90分,在总分中占将近三分之一。在2009年的大纲中,中国古代史仍占据着30%的比重,中国古代史地位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动摇。中国古代史在复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个人推荐选用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1―4卷。这套教材的优点在于内容较全,而且在章节的划分上不仅包括断代的变化,也将政治、经济、文化、重要的历史事件等诸多方面在不同的章节中进行分门别类地讲解。这套书的薄弱之处是内容太全、章节较多,导致整体脉络不清晰,而且具体的名词、问题分析的概括性内容较少。这就需要其他辅助书籍:如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这也是历年历史统考比较推崇的指定复习书目之一,此书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之处。另外,张传玺的《中国史纲》,晁福林、施建中的《中国古代史》也比较适合脉络整理。这几套书相对于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来说,读起来更容易,但又失于简单,应该配合阅读。
          推荐参考书目: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张传玺:《中国史纲》,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关注大纲的变化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学基础统考中占的比例较小,大纲要求占全部权重的20%,但总体难度和要求考生对整体大局的掌握程度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各个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的。从1840年起100多年的历史中,在这两次统考中也是有侧重的,如晚清民国时期的几十年内容中,内容多且重要,应该好好把握,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则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在2008年的试题中几乎没有出现,考生应该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的考试命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考研大纲在不断变化,每一年新大纲中的措辞和提法,与前一年的大纲都有所区别,因此,注重变化也是备考历史学统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省时省力、直击重点的好方法。
          推荐参考书目: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3 00:34 , Processed in 0.07332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