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回复: 0

浙江农林大学2009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1561

主题

1561

帖子

46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5
发表于 2016-7-4 1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林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科目代码:605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注意: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比较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2、本质与现象
3、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4、真理与价值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根据理由?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阐述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三、原著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
2、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选集》第2卷第608页)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论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浙江林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参考答案
说明:以下答案供阅卷时参考,考生所回答内容与本答案不一致时,主要看对基本原理阐述是否正确,或者举例和联系实际是否恰当,言之是否有理,酌情给分或扣分。
  一、比较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的辩证法(10分)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着客观的辩证法,也包括着主观的辩证法。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是指与人类意识相区别的自然界、社会过程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则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是指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发展的规律。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从内容和本质上来说,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是一致的。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质上是以概念形式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主观辩证法依赖于客观辩证法,它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
但在表现形式上,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又是两个不同系列的辩证法形式。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主观辩证法等同于客观辩证法。
2、本质与现象(10分)
(1)本质和现象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2)二者的区别和对立表现为:第一,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东西。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3)二者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表现为: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3、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10分)
所渭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主观世界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所谓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前者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两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而非意识、观念的存在或集合体。
主观世界不同于客观世界,这种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有异质性;二是主观世界的发展和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既是对立又是统—的:
一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内容上是同构的;二是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和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三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又是互相转化的。
总之,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就是人的实践活动。
4、真理与价值(10分)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主观同客观的一致,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客观同主观的一致,创造和实现价值。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引导。
真理对价值的引导作用是指真理的不断发展引导着人们提出新的相关的价值追求,真理本身也具有价值并推动价值的发展。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真理指引自身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社会和自然,满足人的价值要求。
价值对真理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价值目标的确定,必然推动人们深入全面的揭示客观真理,价值的客观实现必然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总之,真理和价值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引导,并在二者的同一中共同促进人类的实践不断由一种较低的水平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使二者在实践中实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根据理由?(15分)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两个方面看:
一方面,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所以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特点,实践具有这种特点,是主客观沟通起来的桥梁或纽带。
另一方面,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不但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又能使不具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变为直接的现实,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是否与客观实践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一般来说,能达到预期结果的认识和理论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2、试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阐述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15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根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2)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讲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把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以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3)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还较落后,因此,加速发展生产力,更具有迫切性,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原著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第1题(15分)
马克思在这里揭示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形态标志着社会结构的类型,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统一体。由于整个社会结构好像是一座复杂的建筑物,既有自己的基础,又有自己的上层建筑,所以,马克思借这个比喻又制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范畴。经济结构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组成上层建筑。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形态就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其中,作为基础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使不同社会形态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第2题(15分)
列宁的话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来说: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③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和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5分)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用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思想观点,既坚持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又强调通过解决矛盾,求得协调和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共同繁荣,进一步深化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总的看,科学发展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2、论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25分)
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说明了物质、运动、时空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就构成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基本内容。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形形色色、千差成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都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即统一于不依赖于意识、精神而独立的客观实在。
辨证唯物主义所说的世界物质统一性不是机械的、死板的同一,而是多样的统一,是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形态而又不归结为它们的、在客观实在性基础上的统一。在它看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就成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既然宇宙间的一切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人们思考着、改造着的唯一的现实世界,那么,我们无论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也无论是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以及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0 04:21 , Processed in 0.07264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