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3|回复: 0

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生态学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1561

主题

1561

帖子

46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5
发表于 2016-7-4 11: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A
  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解释下列术语:(本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2.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植被分布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3.演替系列: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顺序出现的群落系列称为演替系列。
  4.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者相互有利,甚至达到彼此相互依赖的程度,这种现象称为互利共生。
  7.异株克生现象:一种植物将其次生代谢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这些化学物质能抑制其它植物发芽或生长的现象,称为异株克生。
  8.EcologicalInvasion: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扩展,这个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9.Ecologicalfactor: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10.Ecosystem:生态系统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二、填空(总分30分,每空1分)
  1)中国东部从北到南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依次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2)植物的日照生态类型有(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照中性植物)。
  3)物质循环的种类有(水循环)、(气体循环)、(沉积型循环)。
  4)生态金字塔的种类有(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7)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8)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
  9)自然群落中,种群个体的分布格局一般为(群聚分布)。
  10)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K称为(环境容纳量)。
  三、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的联系与区别:(本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生活型与生态型。
  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然界的这种现象称为“生态适应”。生态适应是生物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一般区分为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分别产生生活型与生态型两类。
  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生态型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2、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二者都是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都是群落演替的初始条件,但演替的速度不同,后者快于前者。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原生演替,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次生演替。
  3、自养生态系统和异养生态系统。
  自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异养生态系统: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
  4、土壤质地与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5、正反馈与负反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35分)
  1.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各适应什么生境?(10分)
  1)r—选择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
  2)K—选择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3)K—对策适应稳定生境,r—对策适应多变生境。
  2.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态应用。(10分)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用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在整个种群个体总数中所占百分比表示。类型有以下3种:
  1)增长型:年幼个体数多,老年个体少。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2)稳定型:各年龄级的个体数分布比较均匀,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3)衰退型: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相对较多,种群数量趋于减少。
  生态学应用:主要是分析种群的数量动态。
  3.分析我国植被纬向、经向和垂直地带性更替规律及其主导生态因子。(15分)
  1)地球陆地表面由于气候因子的有规律变化,森林类型沿纬度或经度的有规律分布的现象称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包括由赤道向两极而引起热量变化的纬度地带性,和由海洋至大陆中心远近因水分变化而形成的经度地带性。
  2)地球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即所谓纬向地带性。
  3)我国东部森林纬度地带性由南向北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带和寒温带针叶林。
  4)我国温带地区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区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
  5)森林类型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有规律分布的现象称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的植被带的具体顺序称植被的垂直带谱。山地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风力增强。此外在一定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量愈充沛,同时CO2含量减少,气压降低以及光照强度加强,都是影响植被垂直带的因素。
  五、论述题:(25分)
  试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原理。
  1.生态位原理
  2.协同进化原理
  3.种间互利共生原理
  4.反馈调节原理
  5.资源高效利用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12 15:36 , Processed in 0.065896 second(s), 12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