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5|回复: 7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知识记忆之政经篇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080
发表于 2016-7-21 22: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大纲》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划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现连载如下: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4.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它们的物质基础。当一个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随着生产力不断突破经济制度的限制又造成一切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经济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人类经济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国度的特殊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2 00: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5.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发达商品经济又可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劳动产品成了商品,而且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推动了社会一切劳动产品都采取了商品这一社会形式。
          6.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7.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具体劳动具有质的差别。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生产社会中特有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指两次劳动,而是指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商品价值。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9.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时间。商品价值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个换算是通过交换、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10.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但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件数增加,而因为价值总量不变,单个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下降。反之,就上升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AB】(2008年多选题第21题)。
  1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之间的矛盾,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都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它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1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这种矛盾的外化,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成 【B】(2007年单选题第5题)。
          13.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其他职能由此产生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 【C】(2005年单选题第5题)。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无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形态的货币,也不能是不足值的货币或仅仅是价值符号的纸币,而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即具有实在价值的金银。
          支付手段是指在赊购赊销即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时,货币用于清偿债务的职能以及用来支付租金、利息、税金和工资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代表的作用,它是货币上述各种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运用。
          14.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纸币的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2 0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15.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信用货币有银行券、银行票据(如支票)、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等。信用货币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价值符号。信用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加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造成通货紧缩。
          24.资本的本质
          资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设备等等,但是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2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上,不改变价值量,称作不变资本,用c来表示;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其价值量是可以改变的,称作可变资本,用v来表示。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重要意义:(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它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6.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与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离不开土地、设备、原材料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使用价值生产的物质要素和条件,所以它们和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土地、设备、原材料等本身不创造价值。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
          A.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B.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
          C.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D.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BC】(2008年多选题第24题)
          27.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m)同可变资本(v)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剩余价值率有提高的趋势,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加深。
          表示方法:物化劳动表示法: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 /v;活劳动表示法: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8.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绝对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工作日总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无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资本家主要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就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相对剩余价值。在现实中这两种方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
          29.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单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
          30.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报酬。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资本家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能成为商品的是劳动力,劳动不能成为商品。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区别劳动力和劳动,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
         
       
               
       
  31.资本积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2 02: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再生产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因而总是伴随着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方面,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竞争规律从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迫使他积累。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2.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从资本积累的规律来看,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引起相对人口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所造成的大量失业现象,它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使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B.资本积聚C.资本周转D.资本集中 【BD】(2006年多选题第21题)。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在生产规模上的扩大。积聚有两个特征:(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资料在单个资本手中积聚的发展,要受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2)社会资本分散在许多单个资本家手中,他们彼此相互竞争,相互排斥。
          资本集中是资本通过吞并和联合而扩大,是资本个体独立性的丧失。它与资本积聚不同之处在于:(1)它不是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积累而增大,而是现有资本的重组。(2)它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或积累的绝对界限的限制。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竞争使大资本吞并小资本,而信用则一方面加强了竞争,另一方面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的联合。
          34.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积累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不断地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伴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人阶级的失业人口增多,工作没有保证,生活极不安定,许多人陷于待救济的境地。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和剩余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造成社会总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少的趋势,由此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
          3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当它不被看作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用p表示。而商品价值从W = c + v + m转化为 W = k + m,现在进一步转化为W = k + p,掩盖了利润的来源。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它们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这种现象形式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36.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表示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掩盖了剥削程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原料价格的变动利润率表示全部资本的增值额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D.节省不变资本   【AD】(2007年多选题第22题)。
          3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BCD】(2004年多选题第19题)
          平均利润率是指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间竞争的结果。竞争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展开,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直到利润率大体平均时才停止下来。所以,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3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再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出售了,其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就是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BD】(2007年多选题第21题)。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就变成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数,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9.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是商品资本独立化的形式,是专门在商品流通领域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A】 (2006年单选题第6题)。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作为商品的资本是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  【B】(2007年单选题第7题),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叫商业利润。大致相当于平均利润。商业利润来自生产领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40.借贷资本及其特点
          借贷资本就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具体来自于职能资本即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本。
          借贷资本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资本商品,兼有资本和商品两重属性;第二,它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或财产资本,即凭借资本所有权就可以直接取得资本收益的资本;第三,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循环运动公式:G-G'。这个公式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而借贷资本是一种最具拜物教的资本。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分为企业利润和利息两部分。
          利息率等于利息与借贷资本的比率。利息率小于平均利润率。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平均利润率与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22 04: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41.银行及银行利润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与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资本的构成: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银行利润是由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业务费用形成的;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42.股份资本和股息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资经营的企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份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发展的产物。股份公司的本质是大资本利用和支配中小资本与居民收入的手段,是加速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
          股份公司是现代企业所普遍采取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以采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者最多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A.无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D.合伙制企业 【B】(2004年单选题第5题)。它本身并不代表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公司是公有还是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DE】
          (2004年多选题第27题)股份公司的性质主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我国现阶段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只要控股权仍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这样的股份制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股票是股东(股票持有者)投资入股并有权获得股息的凭证。资本主义的工人持有小额股票,成为股东,并没有改变受资本家剥削和奴役的命运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要点】(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2004年论述题第35题)。股票价格不是股票的票面额,也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股票本身没有价值。股息是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盈利中分得的收入。它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息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7-22 04: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43.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剥削收入。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反映了农业工人、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指和土地优劣程度相联系的数量有等级差别的地租。级差地租有级差地租Ⅰ(因土地肥沃程度或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Ⅱ(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具有不同的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两者的归属有所不同,级差地租I一般来说完全归地主所有,而级差地租Ⅱ的归属则要取决于地主和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通常是围绕着土地租期的长短展开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争夺的是
          A.形成级差地租I的超额利润B.形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
  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D.形成垄断地位的超额利润  【B】
  (2007年单选题第6题)。绝对地租指因土地私有权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由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
  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BD】
          (2005年多选题第18题。)
  资本主义地租除了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外,还有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等形式。所谓垄断地租,是指由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所形成的地租。矿山地租是采矿业资本家为使用矿山所在的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建筑地段地租是指投资者为取得建筑用地而支付的地租。在实际建筑地段地租中,也同样包含着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成分。  
  土地虽然没有价值,但有价格。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息率某块土地,地租为2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若银行存款利息率不变,该土地的地租增加到30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
  A. 5%、9000万元B. 5%、6000万元C. 6%、9000万元D. 6%、6000万元【B】
          (2008年单选题第6题)。
  44.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主要标志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统治地位。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若干企业的联合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独占生产和市场。  
  垄断的产生并没有消灭竞争,相反却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垄断统治下的竞争更为激烈。
          45.垄断利润及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操纵的一种旨在保证最大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但是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6.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根据列宁的分析,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五大经济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的领土分割完毕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 【ABC】(2006年多选题第22题)。
  以上基本经济特征,在二战后有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的变化,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武器。
          4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垄断资本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广泛、迅速、持续地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建立国有经济;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来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实行一定的计划化管理;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借以缓解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某些立法和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维护经济运行秩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利用和控制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
          4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指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表现为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与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2)表现为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限制。(3)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反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又具有长期性
          5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要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不同的资本职能。
  购买阶段,采取货币形式,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阶段,采取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是生产资本,执行生产资本职能,资本在这个阶段让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产品,即生产剩余价值。销售阶段,资本采取商品形式,是商品资本,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资本家把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循环也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按照实际需要的比例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就不能维持并存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2 06: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51.资本周转
  资本周而复始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时,就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周转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时间,是指总资本价值从一个循环周期到下一个循环周期的间隔时间,即总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次数,指总资本价值在1年中周转的次数。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5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则在多次生产过程中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实物形式在报废前固定不动。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们的价值一次投入生产过程,并从流通中全部收回。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仅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不同,在物质更新方式和价值周转时间上也是不同的。
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意义和内容是不同的。
          53.固定资本折旧
  固定资本的价值按其磨损的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销售,不断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这叫固定资本折旧。根据固定资本损耗程度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即用于补偿固定资本价值的货币,叫折旧基金或折旧费。固定资本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是指由于生产性使用或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在物质上的损耗,又叫物质磨损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1000元B.2000元C.3000元D.4000元  【D】
(2005年单选题第6题)。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贬损,又叫精神磨损。
          54.预付的总资本周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是不同的,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公式是:年预付资本总周转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额/预付资本总额。
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占多大比例;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或周转次数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长短成反比;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差异。
          55.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量就是资本在1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M=mn)。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M'= M/v = m'v n/ v = m'n)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 , 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2006年单选题第5题)
A.80万,100% B.40万,400%C.40万,100%D.80万,400%  【D】
(2006年单选题第5题)。
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它可以节约预付总资本,特别是其中的流动资本。第二,它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剩余价值率已定时),提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56.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它的规模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当作追加的资本使用,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扩大再生产有两种实现方式: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前者指扩大再生产规模主要靠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后者指扩大生产规模主要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再生产的这两种实现方式,可以对应于我们常说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粗放型发展模式和集约型发展模式。
          57.社会总资本运动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又叫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本相联系的运动叫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 + v + m三部分构成的原理,是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 + m)=Ⅱc ,由此派生:Ⅰ(c + v + m)=Ⅰc + Ⅱc,Ⅱ(c + v + m)=Ⅰ(v + m)+ Ⅱ(v + m)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
A. Ⅰc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 Ⅱ(v+m)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 Ⅰ(v+m)是通过和Ⅱ(v+m)交换实现的
D. Ⅰ(v+m)是通过和Ⅱc交换实现的【ABD】
(2008年多选题第22题)。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Ⅰ(v + m)>Ⅱc和Ⅱ(c + m - m/x)>Ⅰ(v + m/x)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Ⅰ(V+M)=ⅡC B.Ⅱ(V+M)=ⅠCC.Ⅰ(V+M)>ⅡCD.Ⅱ(V+M)>ⅠC  【C】
(2004年单选题第4题);实现条件:Ⅰ(v +Δv + m/x)=Ⅱ(c +Δc),Ⅰ(c + v + m)=Ⅰ(c +Δc) + Ⅱ(c +Δc),Ⅱ(c + v + m)=Ⅰ(v +Δv + m/x)+ Ⅱ(v +Δv + m/x)。
          5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讲是太多了。经济危机期间的所有现象,都是由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发展阶段。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的更新。
  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周期缩短、危机频繁;各周期界限不十分明显、复苏和萧条阶段不易区分;各国危机爆发的时间不一致;破坏性较小;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即滞胀。
          59.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分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资本。它是国家经济职能加强的重要体现,又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表现为三种形式:国有企业、国有私营企业、国私合营企业。
          60.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和调节
  干预和调节的目标是为了维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政策措施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为此,国家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主要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2 06: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6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张
  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越出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它是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发展越出国界的结果。生产国际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越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形成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这是生产社会化越出国界向国际发展的表现。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垄断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主要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的矛盾和货币金融领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国际协调为本国私人垄断资本对外经济扩张服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各国都从本国利益出发,形成了不可克服的经济国际化与资产阶级国家壁垒的矛盾,这就使得国际经济调节有很大的局限性。 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其致力于计算机行业,并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占据了统治地位。IBM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常常是最先进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即使不是最好的,但由于出色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他们仍有卓越的信誉。
  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 data,Honeywell、Sperry Univac、Burroughs和NCR等企业的竞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全球大型计算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
  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接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效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竞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竞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精选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里,重塑其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所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竞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竞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
(摘编自【美】JE•斯蒂格利茨:《》小品和案例及新华网有关资料)
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1) 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 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答题思路】(1)垄断与竞争之间的关系:①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面而产生的。IBM公司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致力于计算机行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中占据了统治地位。②垄断产生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竞争。IBM公司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掌握着大型计算机的技术,并垄断其市场,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③但是垄断产生后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甚至加剧了竞争。 IBM公司在60和70年代在大型计算机行业中占据绝对优势,但同时还存在多家公司与其竞争。随着计算机的小型化,多家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导致计算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IBM公司垄断地位受到挑战。④竞争又产生新的垄断。随着竞争由单一产品的竞争细化到零部件的竞争,出现了更多新的垄断行业与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产生了新的垄断。
(2)IBM公司从上世纪50年代致力于计算机行业,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中占据了统治地位;随后多家企业涉足计算机行业,使竞争更加激烈,截至1980年,IBM仍在计算机行业占据绝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9-17 03:39 , Processed in 0.08523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