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1|回复: 14

考研政治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复习重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080
发表于 2016-7-21 22: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必须做到: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2 00: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3、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社会发展战略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谋划。它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三步走”战略及16大确定的新世纪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邓小平设计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二十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1997年召开的中共15大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①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③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召开的中共16大,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新概念提出的依据是:
          (1)从国际格局和世界矛盾的全局看,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2)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加快建设创造了机遇,提供了条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民主法治不断推进,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
          (5)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抓住机遇、大有作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2 00: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承上”,指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步骤,在这个基础上起步:“启下”,是指经过这个阶段二十年的建设,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但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总体小康”就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由于我国地域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达到小康生活,从这个方面说,我国的“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900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所以,我国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这种不全面主要表现在: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消费,而精神消费或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东西部的发展差距还较大,目前全国尚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因此,即使是目前这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在全国也还没有全部达到。
          中共十六大上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将惠及十几亿人口,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个目标是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达到3000美元左右,而不是人均只有800多美元的低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的,而不是单一经济指标、片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发展平衡的小康社会,而不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继续扩大的小康社会。
          中国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增长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届时,按不变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78年的16倍,占世界总量五分之一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实体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接近世界人均水平。贸易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由目前的世界第六大贸易国进入世界第二位,占世界贸易总额10%左右。
          强国目标:未来20年,中国综合国力与美国的相对差距由三倍缩小为两倍以内,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的世界强国。
          富民目标: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由目前世界下中等收入进入到中等或中等偏上收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普遍提高,人类发展指数从目前的世界中上发展水平达到较高发展水平。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建成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
          国家安全目标: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2010年控制在5%以内,2020年实现零增长。加强防御各种灾害的安全网建设,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紧急救援体系。
          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述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2 01: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三步走战略的哲学意义在于:
          (1)质量互变规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质变。质变一定会有量的扩张,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21世纪初,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邓小平所说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人民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新的世纪开始,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的阶段,仍然有个新的三步走战略,也就是在2010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建国100年,这三个阶段叫新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中国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一个质变和飞跃,21世纪新的小康局面,本身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
          新三步走战略做到了既实事求是,又分阶段逐步实施,既防止了激变论的冒进,又克服了庸俗进化论的无所作为,既强调一定的发展速度,又强调有质量有效益,还强调与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统一。
          (2)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原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要求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既要看到对立,又要看到统一,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而且要注意它们的相互转化。重点论要求我们在看到事物两点的同时,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个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我们的成就是主要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就是两点论。全面建设一个汇集十几亿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繁荣,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这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生活的水平状况,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它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而“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1)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
          (2)积极实现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包括产业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的转换、城乡社会结构的转换。
          (3)认真解决三农问题;
          (4)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国土辽阔的国家,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市化的中前期阶段,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很明显。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这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关系较为复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解决的矛盾也较多。从主要的方面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2 02: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技术进步、信息化、结构优化升级与人口众多、需要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及发挥劳动密集和工资成本相对较低竞争优势的关系。从经济发展的要素看,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国民经济的要素投入中,技术要素会替代劳动力要素,如果处理不当,技术进步会减少就业岗位。虽然技术进步了,但是失业率提高,城镇贫困就会增加,就不能使城乡全体人民分享小康社会带来的利益。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大基础科学投入,鼓励发明创造,增加专利,加速技术向生产的转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些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技术,争取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发展适度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资本双密集产业,抓住我国加入WTO、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大举转移的机遇,在东南沿海和内陆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劳动资本双密集的制造业,创出自己的品牌,把劳动力过剩劣势通过劳动密集和劳动资本双密集产业的发展转化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使一部分公民自我创业,绝大部分劳动者有业可就、有薪可进,绝大部分家庭生活富足有余,实现比较富裕的小康。
          二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20世纪初20年的工作看,东部在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央财政和各部门要加大西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东部与西部的经济交流和经济合作,促使一部分投资、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西部流动,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新模式。西部本身要用好、用活中央给予的各方面政策,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改革体制和机制、开拓进取,形成西部自我发展的造血机制。与此同时,还应注意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农村税改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政府对农村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的投入,并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安居乐业和生活有安全保障是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除了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和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使人口增长转型外,要转变增长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并选择节约资源的发展和消费模式,使能源、矿产、淡水和土地等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和前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先发展、后治理,还是发展与保护并举,这是不同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战略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我们不仅要在吃穿住用等方面达到小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要有一个处处有草地树木、鸟语花香、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水体清洁的生活、出行和工作环境。否则,虽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小康社会水平,但是生态环境因单纯追求发展而恶化,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本意。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问题和进行决策,同时还要培养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2 03: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是:
          (1)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现代化建设已经大规模展开,刚从温饱进入小康,不论投资还是消费,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处于经济迅速扩张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城乡建设的开展,产业结构的提升,都会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过去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和交通瓶颈得到根本缓解,各种建设材料和机器设备供应丰富且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建设事业现在能够做到了。
          (3)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将会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4)具备支持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劳动力便宜是竞争优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批科技人员和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成长起来,在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争取有利于国内建设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世界范围迅猛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为我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6)有党的坚强领导。
          3、战略重点: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4、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①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③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22 04: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1)体现了党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的思想;
          (3)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4)、强调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经济中各产业、各部门、各种所有制、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组合构成以及他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
          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①产业结构不合理;②地区发展不协调;③城镇化水平低。
          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①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②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③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④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⑤继续完成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意义: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和关键: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关键。
          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形成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
          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联系和比例。最先运用三次产业划分法来研究产业结构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并得出了“克拉克定理”,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总的结构变化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我国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①农业基础薄弱;②工业素质不高;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还不协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7-22 04: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因为:
          (1)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
          (2)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3)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4)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5)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发展农村经济的要采取三方面措施:
          第一,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的调整和改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等;
          第二,要稳定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第三,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应具体采取如下措施解决三农问题:
          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支持、加强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大力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同时,抓住粮食供给充足的有利时机,实施退耕还林,既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又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坚持因地制宜,不搞行政命令,尊重农民意愿。
          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购销市场化是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但在改革步骤上,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保护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力,积极稳步地推进。
          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场伟大变革,对保障农民减负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坚持开展东部和西部地区协作扶贫。
          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支持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清理和纠正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乱收费,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2 05: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强化科教兴农,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提高农民收入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长期以来水平过低,发展过慢,已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
          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意义:
          有助于转移农村人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可以促进城乡结构优化、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加快城镇化的思路和措施:
          (1)最基本的是,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
          (2)既要重视发展大中小城市,又要重视小城镇建设;
          (3)科学规划发展中小城镇,合理布局;
          (4)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制度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城镇户籍制度,用地制度。3、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和发展:
          (1)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党开始提出工业化目标。(体现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及《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
          (2)到20世纪50年代,我党开始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工业化的道路。体现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
          (3)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3)同可持续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的工业化。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2 07: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内容和要求:
          (1)科技含量高,就是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资源消耗低,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环境污染少,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搞好钢铁、汽车、建材等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整,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建设全局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1)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市场的发育,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条件;
          (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素质,促进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出路,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需要的条件。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国家、集体及个人的积极性,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深化第三产业内部机制改革,推动第三产业逐步从事业型、福利型向企业型经营型转变,促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相结合;
          (3)广开发展第三产业的资金渠道,政府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4)扩大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范围和地域,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质量、水平和效益
          5、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①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沿海地区较快地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②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9-17 03:44 , Processed in 0.07975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