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4|回复: 0

2019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核心知识-运动知觉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2-27 19: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学考研复习内容中实验心理学是所有备考专业知识中最难科目。那么如何来学好实验心理学呢?接下来,新东方在线为了节省心理学考研学子的复习时间,精心整理了实验心理学核心知识,供考生参考。
      2019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核心知识-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或移动知觉)是对于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它是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的结果。
    运动知觉的产生一般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而视网膜上留下轨迹;
    二是观察者自身的运动(如身体运动、眼球运动等)所提供的动觉信息。
    参与运动知觉的感官有视觉、动觉、平衡觉,有时还有听觉和肤觉。
    视觉的运动知觉包括三种现象:一种是真动知觉:第二种现象是似动现象:第三种是诱动现象:
    分别讨论三种:
      (一)真动知觉
    1.物体在空间的移动都有一定的速度,它们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反映到我们的视网膜上,便产生了关于它们运动的知觉。真动知觉(或真实移动知觉)(real
motion perception)是指我们所见到的物体确实在移动,而且其速度达到知觉阈限。
    2.刚刚可以辨认出的最慢的运动速度,称为运动知觉下阈(lower threshold of motion
perception)。研究表明,运动知觉的下阈为2 分~6 分/秒左右(运动知觉阈限用视角/秒表示)。
    3.运动速度大到看不清时,这种运动速度称为运动知觉上阈(upper threshold of motion
perception)。运动知觉上阈为35度/秒。
    决定运动知觉的变量是角速度,而不是线速度。
      (二)似动现象(apparent motion)
    似动现象是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似动现象的应用很广,如霓虹灯广告的制作,电影和电视的摄制等,都是利用似动的原理而生出一种视觉上连续、自然的运动效果。
    普拉梯(Plateau,1833)制造了第一个动景盘(stroboscope)。直到现在。
    最早对似动现象进行系统和细致研究的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他探索了形成似动知觉所需要的最适条件。他把那种没有运动对象,纯粹的运动称为φ似动现象(或飞现象)(phi
phenomenon)运动,并认为它是不能再分解的一种基本感知现象,并以一种纯粹的形式被感知。当时,根据这种解释,发现似动现象至少有如下四种形式:
    1.α-运动
    它是贝努西(Benussi,1912)报告的一种似动现象,他相继呈现缪勒-莱耶错觉图形的两部分,先呈现箭头朝里的,紧接着呈现箭头朝外的图形,几次反复之后便产生了水平线扩张与缩短的现象。在α-运动中观察者有时还可以知觉到β-运动,当相继呈现的速度较慢时箭头似乎前后翻动;但是当相继呈现速度很快时,便产生枢轴运动,线条似乎在绕着与水平线的接头处旋转,同时产生侧向运动和在深度上的运动。这些缪勒-莱耶错觉图形引起的似动现象,都称之为α-运动(alpha
motion)。
    2.β-运动
    韦特海默(Wertheimer,1912)最早对β-运动进行了研究。当把两个有一定空间间隔的静止目标先后连续呈现时,如果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恰当的话,观察者便可以看到一个单一的目标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运动。β-运动(beta
motion)的产生依赖于两个刺激连续呈现的时间间隔、空间距离和明度水平。
    3.γ-运动
    γ-运动(gamma
motion)是由于增强或减弱一个刺激的明度水平而产生的刺激深度大小的变化。如果一个刺激的明度增加,它似乎在向近处运动逐渐变大;如果明度降低,则觉得它在收缩或远去。倘若用速示器相继呈现一个亮圆,观察者看到中心先出现高点,然后扩大而充满全圆。照明停止后,光亮由边缘缩小至中心,而后消失。亮圆相继出现,则产生刺激深度大小的变化。
    4.δ-运动
    如果把δ-运动和γ-运动的刺激条件结合起来,则产生另一种形式的似动,观察者可以看到刺激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的侧向运动和在三维上的运动。如果第一个刺激的亮度远大于第二个刺激的亮度,那么这种似动看来是从第一个刺激向一旁和后侧运动;如果第二个刺激的亮度远大于第一个刺激的亮度,则运动方向相反,即由第二个刺激向第一个刺激方向运动;如果在相继出现的两个刺激之间存在障碍物,似动可能迂回绕过障碍,看起来似乎超越所在的平面而在三维上运动δ-运动(delta
motion)一般是指三维似动现象。典型的图案是《和》,相继呈现这二个刺激物,就可见到三维似动现象。
    似动知觉产生的原因曾有种种不同的解释。现在的理论解释为,由于刺激所引起的感官兴奋有一个短暂的持续时间,当第一个刺激所产生的兴奋尚未消失时便接着出现第二个刺激,两个刺激印象便发生融合(synthesis),这样观察者就产生了似动的知觉。似动现象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诱动现象
    诱动现象(或运动幻觉、游动错觉)(induced
motion)即观察者与客体的相对空间关系的改变,或者两个以上的彼此空间关系的变化,就可以引起诱动现象。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室内仅有一个静止的微弱光点,当人长久地注视它,他会开始觉察到光点在游荡。这种现象又称自动现象(autokinetic
phenomenon)。
    假如我们坐在停靠车站的车厢内,另一辆火车刚开出车站时,我们会感到移动的是站台,这种现象又称站台错觉(station
illusion)。这种错觉也常见于屋顶或塔上的旋转餐厅,坐在旋转餐厅里起初总感到移动的不是自己,这两种错觉又称相对移动(relative
mot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6 17:27 , Processed in 0.07562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