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回复: 0

2019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2-21 19: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历史学是统考学科之一,历史学专业课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其中,中国古代史约占整体的30%,所占比例较大。所以,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很重要。为帮助考生提取复习重点,新东方在线整理了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希望下文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第三章、春秋战国
        (前770——前476、前475——前221年)
        第四节、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一、春秋大国争霸(东周迁都洛邑)
    1、尊奉王室:郑国率先“挟天子以令诸侯”,郑庄公成为最早称霸的国家。
    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在大国争霸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霸主,文献中称之为“春秋五霸”。关于五霸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共涉及齐、宋、晋、秦、楚、吴、越七国。七国当中,宋国只是一个中等国家,其国君宋襄公有志图霸,实未成功。秦国是周室东迁后在宗周故地发展起来的诸侯国,虽一度号称霸主,但只是称霸于西戎,霸业并未及于中原。吴、越到春秋晚期才相继崛起于长江下游,霸业短暂。总体来看,春秋最主要的霸主当属齐、晋、楚三强。秦、吴、越也是大国,但稍逊一筹,只具有“偏霸”的性质。
    A:葵丘之会:前651,齐桓公会诸侯,天子派人前往,桓公成为霸主。
    B:晋楚相争:前632年,城濮之战,晋确立霸业。前597年邲(音必)之战;前575年鄢陵之战。
    C:弭兵盟会:公元前579
年,争霸的晋、楚两国在宋国大臣华元的调停下议和,但两国都并无诚意,只是矛盾的暂时缓和,以后战端再起。公元前546年,在宋国大臣向戍的提议下召开了14国参加的“弭兵”盟会。会上规定:晋、楚两国的仆从国以后要既朝晋,又朝楚,承认它们是共同霸主,平分霸业。这次盟会以牺牲仆从国的利益为代价,换来了中原地区相对的和平与安定。
    D:吴(伍子胥、孙武)越(范蠡、文仲)争霸:前506年,吴王阖闾陷楚都郢;前494年,伍员助夫差灭越;在邗(扬州附近)开凿运河,连接江、淮;前473年,越灭吴,成为霸主。
    3、争霸的历史意义(三促进):
    A:促进统一
    B:促进新旧制度更替: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
    C:促进民族融合(从民族大迁徙、大交流考虑)华夏之名在西周已出现,指中原主体居民;四夷则指较为落后的四邻。春秋时期,四夷势力增大。春秋争霸主要是代表华夏的齐、晋与代表四夷的楚、秦相争。争霸过程中,四夷小国被各大国消灭,楚国也向华夏集团靠拢。争霸对华夏共同体的发展壮大起了重大作用。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大部融入华夏族,楚国也不再被视为蛮夷。华夷之争使华夏族吸收了新血液,到秦统一,形成了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
    三家分晋:晋国在春秋时长期维持霸业,国内军功贵族的势力也随之逐渐上升。到春秋末期,国家大权为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卿大夫所掌握。六卿在架空国君的同时,彼此间也展开兼并。首先是智、赵、韩、魏四家联合消灭了范氏、中行氏,随后到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又联合起来灭掉势力最强的智氏。智氏灭亡后,赵、韩、魏不仅瓜分了智氏的土地,而且将晋公室的土地、人民也基本瓜分,仅给晋国国君留下两城。国君反居于三家之下,甚至要去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的格局事实上已经形成。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大夫为诸侯,成立赵、韩、魏三国,晋国灭亡。“三家分晋”标志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已经崩溃。
    1、战争的特点
    A:性质:统一战争。
    B:规模:巨大。
    C:方式:由车战发展为步战为主,骑战为辅。弩、云梯和水战时的钩拒均已发明。
    D:防守:修筑长城。
    E:军事理论:《孙膑兵法》、《尉缭子》、《司马法》、《六韬》。
    2、七国兴衰
    A:魏的强盛:魏惠王时最强。公元前341年魏齐马陵之战,魏败,势衰。
    B:徐州相王:前334年,惠王与齐威王相会徐州,互尊为王,共分霸业。
    C: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其代表人物有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其区别即在于各国对东、西两大强国齐或秦的不同关系。如各国南北相联系,共同对付秦、齐之一,即为合纵;各国与秦、齐之一结成东西横向关系来对付南北他国,即为连横。秦、齐在适当的时机也通过加入合纵集团来对付对方。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
D:齐燕之战:燕王哙让位于大臣子之,引起内乱,前315年齐宣王灭燕。期间齐、秦互帝。前284年,燕联合其他五国伐齐,乐毅占齐都临淄。前279年田单反攻,改复失地。齐国衰落。
E:赵秦之战:胡服骑射;长平之战(前263—260年) 3、秦统一中国 A:秦灭六国
B:统一原因: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联系加强,相互依赖,为统一了准备条件;第二,各国实行郡县制和集权制,为出现大一统国家奠定了基础;第三,秦国改革彻底,旧贵族势力被铲除,经济、政治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19 10:06 , Processed in 0.08383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