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1|回复: 0

2019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秦汉章节练习题(2)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2-19 1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历史学是统考学科之一,历史学专业课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其中,中国古代史约占整体的30%,所占比例较大。所以,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很重要。为帮助考生提取复习重点,新东方在线整理了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希望下文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第四章秦汉
        三、综合题
    1、试述法家、阴阳五行家对秦朝政治的影响
    答:法家、阴阳五行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学派,其对秦朝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前者,无论秦的立国和灭亡,均与其密切相关。秦王朝立国的主导方针是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法家以尊君权、尚法治为基本特点,其论政主要从君主、国家的角度出发,恰好适应了专制官僚制取代宗法分封制的历史趋势,因此各国的变法运动绝大部分都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各国变法以秦国最为彻底,法家思想的贯彻也以秦国最为深入,它在秦国被全面付诸实践,对秦王朝的建立和速亡都具有重大影响。
    法家在战国时期又被称为“法术之士”,其最初的发源地主要是较早进行政治改革的三晋地区。如李悝、吴起诸人,就其政治实践而言,都属于法家的范围。至于理论上的建树,则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卫国人公孙鞅(商鞅)、郑国人申不害,赵国人慎到。三人的思想各有侧重,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而慎到重“势”。申不害强调的“术”主要是指君主统治的权术,包括任用、监督、考察臣下的一套办法,但这些办法并不公开,而是“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慎到强调的“势”是指君主的权威,认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申、慎二人思想的共同特点是与道家有一定的渊源,都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为”,而是指君主不露声色,以权术和威势督责臣下,表面无为而实则独裁。这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君主专制理论。与申不害、慎到相比,商鞅的思想更偏重于表述专制官僚制的行政原则,主要也就是“法”。申、慎二人都论述过“法”的问题,但“法”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仍居于从属地位,首先是“尊君卑臣”,然后才有“令行禁止”。商鞅则对“法”进行了充分的正面讨论,他的观点又得到后人的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法家中的商鞅学派。
    商鞅学派的代表作《商君书》将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悦)仁,下世贵贵而尊官。”商鞅及其后学反对儒家言必称“先王”的复古思想,也反对儒家所倡导礼乐教化的治国方针。他们认为,在“贵贵而尊官”的现实社会,只有“法”才是治国的根本手段。商鞅学派所言之“法”,其主要内容是指服务于专制政治的刑法、行政法,“严刑峻法”的色彩尤其浓厚。商鞅被古人评为“天资刻薄”、“少恩”,他治国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轻罪重刑”,主张对轻罪也施以严厉惩罚,认为这样才能使民众知惧,最终达到杜绝犯罪行为的目的,是谓“以刑去刑”。在具体的政治目标上,商鞅学派特别强调耕战(或称农战),将其提到了决定国家兴亡和君主安危的高度,“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因为重农,所以要奖励耕织,打击工商业;因为重战,所以要提倡全民皆兵,培植尚武精神,同时禁止私斗。而耕战的最终目的又是强国,完成统一的帝王之业。通过厉行法治,使国家机器和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充分发挥出效能,以服务于强国这一最终目的,撤销有碍于它的任何阻力。应当说,这套政治理论在秦国行用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秦国的确因而不断强盛,并且完成了统一大业。但另一方面,商鞅学派的政治理论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主要是只强调以硬的一手治国,满足于其立竿见影的近期效应,而完全忽视了软的一手、即教化与道德在治国方面长久而深远的作用。与此相联系,过分注重了强国的政治目标,一切为之服务,一切为之让步,使整个社会处于高速运转、高度紧张当中,缺乏调节和弹性,存在着易于崩溃的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05:50 , Processed in 0.07187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