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2-8 14: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地位和定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大脑等生理因素对人的认识和才能有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的社会实践。所以,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学习和继承他人的间接经验对提高认识非常重要;但归根到底,他人的经验也源于实践。
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为认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在实践中,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其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活动本身,更在于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是认识的价值的最终实现。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认识之所以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是由实践和认识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其二,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
其三,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
其四,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
其五,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最终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4)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4.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命题提示:
例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导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导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也可以用格言、成语、警句为材料,要求论证其包含的哲理。比如“实践出真知”等。
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根据往年真题预测以上两个马原的重要考点。提示,在考前一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根据自己前期的复习,找出重点考点重点看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转眼间霜降已过,一阵阵北风让树叶纷纷凋落,2019的考生即将迎来考验的大时刻,这个阶段更要稳住步伐不慌不乱,跨小考期待与你考后在跨考教育导师库相见,那时再为已经通过初试,准备复试的你助力!
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以就业为导向,想要提高自身就业筹码而选择考研的考生占整体的近70%,准备开启2020考研征程的你,是为了什么而一往无前呢?为了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也为了更了解将来就业企业的择人标准,你需要趁这个寒假为考研开启预热模式——跨考寒假预科班,15天集训,直接定校定专业,让你全年的复习不再左摇右摆浪费时间!
小编整理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关注微信公众号:跨考考研,回复“真题”即可获得,说不定还能找到一起上自习的研友哦!
2019秋季整合提升方案 | 2019考研公共课秋季整合 | 2019最新考研政治大纲 | 公共课考研大纲变动汇总 | 2019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练习试题及答案汇总 | 【跨考名师精品】2019考研必读:复习方法及真题热点解读 | 2020考研择校则专业必知 | 就业率高的十大考研专业推荐 | 34所自主划线高校历年复试分数线(2012-2018) | 这些相似的考研专业都有什么区别? | 跨专业考研难度较大的六大专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