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4|回复: 0

2016年专业课考研:心理学冲刺习题精选(57)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6-26 16: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201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还有16天的时间,正在进行紧张冲刺复习的考生注意啦!文都考研专业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6心理学考研冲刺习题,一起看看吧。
                                                                     距离201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还有16天的时间,正在进行紧张冲刺复习的考生注意啦!文都考研专业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6心理学考研冲刺习题,希望在这冲刺复习的最后阶段考生能够好好把握这些习题,具体内容如下:
  四、综合题
  1.试比较心理实验设计中被试问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A。
  【答案要点】
  在实验设计中,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中有两种主要的可能性:一种是仅把一些被试分到一种水平(每一种水平接受不同的被试);另一种是将每一个被试分到每一个水平。第一种情况称为被试问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第二种情况称为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两种设计的优缺点分别如下:
  (1)被试问设计
  ①被试问设计的优点被试问设计下,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简称一种实验处理或称一个实验条件)。由于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因此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由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
  ②被试问设计的缺点其一,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巨大:由于每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都需要不同的被试,当实验因素增加时,实验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就会迅速增加。其二,被试问设计下,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因此被试问设计从根本上是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的,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问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而匹配和随机化技术也只是尽可能地缓解而不是根治这一问题。
  (2)被试内设计
  ①被试内设计的优点被试内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它更有力或更敏感,其由被试变异性而导致误差的可能性比被试问设计小。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地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②被试内设计的缺点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其一,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二,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时间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进来,比如被试的表现是否会因为逐渐熟悉实验情境而有系统地提升,称为练习效应(practice effect),又或者其表现是否会因为连续作业的疲劳而系统地下降,称为疲劳效应(fatigue effect)。被试内设计往往需要平衡,因此,如果在某些情况下平衡设计难以应用,那就意味着被试内设计也无法适用。差异延续效应就是这类情况的代表,它是指自变量中一个水平的处理可能会完全改变其另一水平的处理时所发生的情况,那么这时以往的平衡技术已很难对付这种因不同处理水平间较为持久的相互作用了。尽管被试内设计存在这样的难题,但是如果被试内和被试间两种设计都适用时,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而不是被试间设计。
  【热点推荐】
  新手备考攻略:2016考研MBA联考备考指南专题
  文都2016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大纲解析汇总
  文都2016考研专业课大纲名师解析视频汇总
  全国各高校2016年专业课考研大纲汇总
  汇总:文都2017考研万人讲座名师讲话实录
  汇总:文都第二十一届2017考研万人公益讲座名师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09:15 , Processed in 0.06204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