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回复: 0

2019考研313世界古代史知识:德国的农民战争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2-7 17: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古代史也是313历史学综合中所必考的内容,新东方在线为了助大家在考研复习上一臂之力,整理了313统考历史学综合中的世界古代史知识,供考生参考。
      2019考研313世界古代史知识:德国的农民战争
        1、农民战争概况
    1524—1525年,德国爆发了历史上空前的农民战争,这次战争席卷了大部分地区,涉及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民。这次农民战争有三个中心地区: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1524年夏,士瓦本南部的农民首先举起了义旗,他们宣布要消灭除皇帝外的一切统治者,并以《书简》的形式提出纲领:号召人民团结起来,用和平的手段或暴力解救自己脱离苦难,其基本思想是打倒现存统治阶级,由普通人掌握政权。然而革命领导权被温和妥协派掌握后,他们和士瓦本司令官特鲁赫泽斯达成停战协议,并在门明根拟定了和敌人谈判的“十二条款”。它主要反映富裕农民利益,只要求废除农奴制和什一税,限制地租、徭役等,没有提出没收地主土地问题。调子也比“书简”温和得多。特鲁赫泽斯乘机于利用起义军内部的矛盾于1525年3月底反打,击溃了士瓦本地区的农军。1525年3月末,法兰克尼亚爆发了新的农民起义,规模最大,斗争也最激烈,这一地区有许多中、小城市,市民力量较强大,他们参加起义后,逐渐把起义纳入了自己的政治轨道。1525年5月,他们在海尔布琅农军会议上提出了“海尔布琅纲领”(帝国改革纲领)要求在德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革教阶制度,取消诸侯的一切“同盟”,纲领还明确规定要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取消一些苛捐杂税,保护商路安全,允许农民赎卖封建义务等。这个纲领反映了不同阶级的要求,并正确提出了统一德国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种纲领很难立刻实现。正当起义者为此纲领辩论时,镇压了士瓦本起义后的特鲁赫泽斯率军赶来,市民立即为敌人打开了城门,法兰克尼亚的农民起义很快被镇压。图林根和萨克森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策源地,群众都站在闵采尔一边。1525年3月,缪尔豪森的平民、矿工推翻贵族政权,成立自己的“永久会议”。建立了革命政权,闵采尔成为负责人。不久,整个萨克森、图林根地区都爆发了农民起义。从而把德国农民战争推向顶点,但由于起义者缺乏武器和训练,闵采尔本人缺乏军事经验,因此很难抵抗诸侯军队。起义队伍也很快被敌人消灭。
      2、农民战争的经验教训
    德国农民战争留下的历史经验是:德国的农民虽然经过浴血奋战,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单靠自己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农民只有和其它等级结成联盟才有胜利的机会,也就是说农民只有在一个先进阶级领导下才能完成革命的历史任务。然而我们知道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十六世纪的德国,阶级关系十分复杂,每一等级都妨碍着另一等级,它们之间的利害不是相互冲突就是极其悬殊,整个民族分成两大对立营垒的情形还没有出现,没有一个阶级能够把一切革命等级团结在自己周围,汇成了一支巨大的革命力量。当时像平民还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他们不但不能领导农民,而且其行动往往视农民为转移。骑士是农民的剥削者,根本不可能和农民结成同盟,和市民结盟只是短时间内在局部地区出现,影响不了大局。当时德国的历史发展,要求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但是软弱、动摇的资产阶级在革命发展到高潮时却由于害怕人民而叛变了革命,因此,恩格斯说:德国农民战争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最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即城市市民的不坚决。
      3、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德国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但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德国的天主教会势力,他们的寺院和教堂被焚毁,金银财宝被没收。在新教各邦,教产都落入诸侯或城市贵族手中,天主教会再也没有可能恢复以前的状况了。此外农民战争还打击了封建贵族,特别是骑士,他们在战争中到处被打败,城堡大半被毁,日趋没落,只能更深地依赖诸侯。此外,农民战争留下的经验教训(工农联盟思想)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恩格斯通过对农民战争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工农联盟”思想,即农民阶级只有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4、对德国农民战争的评价
    一种意见认为,要对德国农民战争作出全面评价,应全面分析农民战争中产生的纲领性文件,通盘考察它的整个过程,才能确定这次战争的性质。“书简”最先进,但有较多的空想成分,“十二条款”虽然温和,但也反映了农民要求社会改革的愿望,“海尔布琅纲领”预测到未来历史的发展方向,值得重视。这三个纲领都具有革命意义,在当时的德国,农民要求建立以皇帝为首的统一国家是进步的,不能用皇权主义加以否定。另一种意见认为,要确定农民战争是否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必须把它放在宗教改革的范围内看,不能单纯说它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农民战争并不总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农民纲领的实现,也只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5、农民战争后的德国
    三个中心地区的农民起义失败后,德国农民战争基本结束,有十万以上的农民被杀戮,南部地区的农民重新陷入领主统治,农奴制也死灰复燃,北部和易北河以东的自由农民都降到了农奴的地位,负担无限制的徭役、赋税,生存条件更为艰苦。农民战争后的德国状况:市民虽然背叛了起义,但并没有得到好下场,城市贵族的统治被恢复,城市特权也被剥夺,市民阶级不得不向诸侯支付巨额赔款,更严重的是农奴制的普遍恢复和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德国工商业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诸侯是唯一从农民战争失败中捞到好处的集团,他们夺取了天主教会的财产,加强对城市和农民的压榨,势力衰弱的贵族不得不听从诸侯的摆布。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彻底蜕化为诸侯的工具,1530年,路德亲自审定由亲信向奥格斯堡帝国会议提出路德教的系统理论(奥格斯堡告白),告白认为基督教各派都是基督的战士,应当相互宽容,教徒必须服从当时的国家政权和法律,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告白是路德教的信仰纲领,它标志着路德教已变成了庸俗市民的官方宗教。在路德教会里,诸侯代替教皇成为教会的首脑,因此诸侯的政治、经济、宗教权力,在战后都大大加强了。皇帝查理五世不满诸侯的强大,1529年,他召开帝国会议,重申1521年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于是路德派诸侯于1531年结成同盟反对皇帝,查理五世当时忙于对法战争,1546年才带兵回国打败诸侯同盟。皇帝的胜利又引起诸侯的广泛不满,新教诸侯和一些天主教诸侯在法王的支持下组成同盟并打败皇帝。经谈判,1555年缔结奥格斯堡和约,规定“教随国定”,即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信仰,这使路德教取得了合法地位。同年,查理五世宣布退位,帝国瓦解,德国出现两大诸侯集团,北部、东北部属路德教集团,南部、西南部属天主教集团,德国的分裂割据依然如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8 12:16 , Processed in 0.05823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