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2|回复: 0

2019考研311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5)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2-5 18: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外教育史占试卷分值约100分,考生一定要认真复习。而最容易得分的名词解释一定不能出现扣分现象。以下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考研311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希望对参加2019考研教育学的考生有很大帮助。
    2019考研311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5)
        9、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由于不同阶级利益的驱使和学术资料源流的不同,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10、察举:
    中国汉代选官取士制度。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选拔,层层推荐,最后向朝廷荐举,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下授以不同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的选官取士制度。即设置大小中正官,品第人物,依家世和才德区分为高下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为任官授爵的根据,然后再按品授官,实际上承认了门阀世族集团的特权。
      11、六艺: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书是读书、写字。数是计数。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00:06 , Processed in 0.06013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