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回复: 0

考研政治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里的“二、三事”(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6-25 22: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政治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里的“二、三事”(三)
  考研政治复习已经展开有一段时间了,有些同学也许已经开始了史纲部分的浏览学习。对于史纲的学习,最少不了的就是总结。之前也曾经给各位奋战的2017考研学子就史纲里的那些“一”、“二”进行了总结,这里将继续为大家奉上考研政治复习中史纲里的“三”。
  抗战时期,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顽固势力,主张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其实不论学习哪一门知识,都离不开细致认真的总结。很多学子在最初复习考研政治时误以为就是单纯的看书,甚至一字不漏,重头看到尾。可是合上书以后,就什么都没有留在脑子里。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参与到书中。看书是要从中得到知识,是要服务于2017考研,那么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应该是有大致印象,似是而非。要知道在2017考研试卷上,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不能精准定位,就是失败。所以,大家进行考研复习的时候,要养成总结的习惯。通过总结加深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7 11:04 , Processed in 0.04165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