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8|回复: 0

2019考研中外教育史简答题(12)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2-4 20: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新东方在线为了帮助考生提高学习效率,分享了中外教育史简答题,供考生参考。
      2019考研中外教育史简答题(12)
        23、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色
    (1)论幼儿教育:他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去教养儿童。认为家庭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影响极大。
    (2)论活教育:活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活教育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参考。
      24、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
    (1)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苏美尔时期,出现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分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两级。
    (2)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能问津,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还轻视劳动。
    (3)古代印度的教育:古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即把人按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B.C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称为“古儒”。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B.C
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吠陀》经。B.C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
    (4)古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目的。后期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内容主要为《圣经》。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22:54 , Processed in 0.07081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