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考研历史学专业课的复习,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考生复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历史的复习时间、事件比较多,很容易使考生产生混淆,考生在备考考研历史学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本期新东方在线与考生分享的就是关于考研历史学的相关内容,供考生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在争霸的过程中,各国的变法对富国强兵、增强争霸实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往往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向新的发展阶段前进。
(一)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658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叁其国而伍其鄙”;确立选拔人才制度,主张“相地而衰征”;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铸造和管理货币,调节物价。
葵丘之会(盟):春秋时齐恒公主持的一次诸侯盟会。桓公在阻止戎狄、荆楚对中原侵犯和安定王室之后,于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邀集鲁、宋、卫、许、曹诸国君于宋之葵丘(今河南民权)会盟。周襄王命卿土宰孔莅会,赐齐桓公祭肉。盟约规定:凡同盟诸侯都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从此,齐桓公成为中原诸侯的第一个霸主(盟主),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各国对赋税制度的改革
最早改革的是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晋国的“作爱田”。稍后,鲁国的“初税亩”是最著名的赋税制度改革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称“初税亩”,这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继鲁国之后,郑国的“作丘赋”、秦国的“初租禾”,其意义与初税亩基本相同。
(三)魏国李悝变法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首开变法运动先河,主要内容是废除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平籴法”,调动小农生产积极性,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重农抑商,维持经济秩序。制定《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在古代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后来的《秦律》和《汉律》都是以《法经》为蓝本,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补充而成的。
(四)秦国的商鞅变法
秦在战国初年,土地私有制已产生,经济和社会面貌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贵族垄断政权,国君权力较小,国力很弱,在列国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原各国多轻视秦国。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招贤,决心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主要内容:制定“连坐”之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定二十等爵,规定各级爵位占有的田宅、臣妾奴婢的数量和衣服的等级;颁“分户令”,推行小家庭政策,强制兄弟分家等统一度量;制定《秦律》禁诗书,禁游学,实行愚民政策;迁都咸阳。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存在,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日后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