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6|回复: 0

2019金融硕士考研货币银行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下)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1-23 21: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融硕士是比较受欢迎的专硕之一,以下是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的“金融硕士考研|货币银行学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7.通货紧缩的理论
    (1)凯恩斯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除仅有一处直接提到了通货紧缩以外,更多是使用“就业不足均衡”和“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术语。
    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当企业投资低落,经济衰退,特别在经济严重衰退时,企业家的利润预期非常之低,以至于任何正利率都显得太高,因此通过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来抑制衰退,效果不会明显,只有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增加有效需求。
    (2)奥地利学派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通货紧缩并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由促成经济萧条的生产结构失调所引起的。否则,通货紧缩就不会发生。因此通货紧缩是一种派生的过程。
    (3)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费雪在其1933年的论文《大萧条中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中,从某个时点经济体系中存在过度负债这一假设开始,费雪认为,由于新发明、新产业的出现或新资源的开发等所导致的利润前景看好,企业因此过度投资,从而导致过度借债。债权人一旦注意到这种过度借债的危险,就会趋于债务清算。
    (4)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
    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对抑制经济衰退无效的观点,遭到了货币主义学派激烈反驳。货币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货币对于经济活动是重要的。关于货币存量与价格变化的相互关系,货币主义的论点是:“货币存量的大幅度变动是一般价格水平大幅度变动的必要而且充分的条件。”
    8.通货膨胀缺口与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指实际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即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己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将面临物价普遍上涨的压力,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收入水平上达到均衡。
    通货紧缩缺口指实际总需求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在存在通货紧缩缺口的情况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低于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能够生产的价值。意味着社会总需求不足,企业非意愿存货增加,厂商缩减现有生产水平,降低实际产出和就业水平,引起失业,最终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实现总需求总供给的均衡。所以,通货紧缩缺口意味着经济面临衰退的压力,资源闲置,收入下降。需要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用政策鼓励私人投资,使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9.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指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这种转移犹如一种赋税,而称之为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T=i/1+i · M。式中,T为通货膨胀税,M为一年中平均货币余额,i为通货膨胀率,i/1+i为每一单位货币所丧失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税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政府,政府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①扩大货币供应量能直接增加其收入;②通过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为偿还国家债务的实际价值;③直接增加税收收入,因为通货膨胀会使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在名义上增加,纳税等级自动上升,政府可获得更多的收入。
    10.非预期性通货膨胀
    答: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指货币当局采取隐蔽方式增加货币供应,使经济主体难以估计当前通货膨胀态势,预期未来通货膨胀趋势,不产生货币幻觉。一般认为,如果发生非预期型的通货膨胀,经济主体由于在货币需求上不具有“货币幻觉”,就会提高名义现金持有量,保持实际现金持有量不变,结果会有效遏止物价上涨。只有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才有真实效应,而预期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主体已采取相应对策抵消了其影响,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11.工资指数化
    答:在工资合同中,有“生产费用调整”条款,规定根据生活费用变动情况自动调整工资水平,使之与规定的物价指数变动保持一致,从而抵消物价上涨对名义货币工资的贬值,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指数化”。
    工资指数化的优点是;一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低于合同规定的条款时,不会引起实际工资的提高;二是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率预测的失误而引起的效率损失。但是,工资指数化也存在着问题。假如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降或其他类似石油危机供给方面的冲击,产出下降,这就要求国民收入中工资的份额下降,但是由于指数化保护了工人的实际工资,其他经济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提高工资,结果引起价格水平的螺旋上升,加剧了通货膨胀。
    12.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是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之一。假定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强制储蓄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这时所说的储蓄,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主要来源有家庭、企业和政府。
    正常情况下,三个部门各有各的储蓄规律:家庭部门的储蓄由收入剔除消费支出构成;企业储蓄由用于扩张生产的利润和折旧基金构成;政府储蓄的源:如果政府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筹资进行生产性投资,相当于是从其他两个部门挤出的,全社会的储蓄总量并不增加。若是从中央银行借债,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这种筹措建设资金办法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强制储蓄的部分。
    13.滞胀: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暈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消除来的。
    14.成本拉动型通胀: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其成因分析是指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工会力景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
    ①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这种理论是以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为假定前提的。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条件下,工资率取决于劳动的供求,而当工资是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定时,这种工资则会高于竞争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企业就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这就是从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物价上涨。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的提高,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为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②利润推进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另一成因是利润的推进。其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没有哪一方能任意操纵价格。但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卖主就有可能操纵价格,使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以赚取垄断利润。如果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旨在说明,在整个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条件下物价上涨的原因。这种理论也试图用解释“滞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13 20:17 , Processed in 0.06705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