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1|回复: 0

2019心理学考研:十大心理效应之霍桑效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1-17 1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考研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新东方网为大家整理了“霍桑效应”的相关信息,提醒各位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好复习规划。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效应。来自于1927年至1932年埃尔顿·梅奥在霍桑(Hawthorne)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
          实验内容 研究是在1924年至1933年进行的。Fritz J. Roethlisberger 和 William J.
Dickson给出了大量实验细节,但是很少解释。1927年哈佛商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埃尔顿·梅奥作了简短总结,包括表述了不管照明条件等因素如何,只要给予工人积极关注和自我管理权都可以因创造了积极的群体氛围而提高产量。霍桑研究是一系列对工人在改善各种条件下(薪酬、照明条件、工间休息等)其生产效率变化情况的研究,但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条件的改善并未对生产率上升产生明显效果,有些甚至回到初始的状况。
          这个现象在单个工人以及群体测试中都存在。实验者设计的变量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显著的主导生产率变化的因素。由梅奥教授等作出的一个解释是:"六个个人组成了一支团队,这个团队在实验中诚心且自发的进行了合作。"此即后来提出的"非正式群体"概念。
1955年 landsberger重新解释了实验成果并定名为"霍桑效应"。
          实验结论 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7 12:51 , Processed in 0.05647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