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0|回复: 0

2019新闻传播重点词汇解析九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1-9 21: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也是很多考生的选择。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总结了“2019新闻传播重点词汇解析九”,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厚报】
  在上世纪80年代大学新闻专业的课堂上,新闻学教授常常给学生讲美国的报纸动辄数十版,甚至100多个版,有时候送报生把厚厚一摞报纸隔墙扔进订户家里,结果砸死了院里的一只老鼠。还有故事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年轻时,用撕报纸来锻炼臂力,就像今天的人们使用拉力器。
  整个80年代,每天出8个版的人民日报是中国版面数量最多的报纸,听说有每天出版数十版的报纸,中国大多数老百姓感觉像听传奇故事。
  90年代,周末版大战、周刊热,最后带来的,都是扩版潮。尤其是地方报纸、都市类报纸走在前面。版面越来越多,中国进入厚报时代。超市让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了一站式消费,于是,也就习惯了新闻消费中的规模化满足。1997年7月1日,《广州日报》在香港回归日推出97版特刊,开创了中国内地报纸纪念性特刊的先河,引发读者排长龙抢购,为满足读者的购买要求,当天印刷了3次。这也是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的一个标志。此后,逢重大节庆活动,100版甚至200版的报纸时有所见。
  不过,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的厚报时代来得有点不合时宜,近年来,环保人士的声讨此起彼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报纸下一步要迎接的,大概是“瘦身”时代吧。
  【窄报】
  窄报看上去比传统的报纸俊俏挺拔,但最重要的意义不在这里。窄报的流行,折射着办报者对读者的体贴和关心。当更多的报纸不再是官办官订、读者愿意花钱在报摊买一份时,报纸就变成了上班途中的车厢读物,这时候窄报的流行就顺理成章了。
  据考证,我国内地最早采用窄报的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都市快报》。此后,《经济观察报》等新锐报刊大大促进了“窄报”的流行。《南方日报》是第一份启用“窄报”的党报,时间是2002年8月。
  【橙色报】
  橙色报差不多是与窄报同时成为报界时尚的。最早在国内引入橙色报概念的是《经济观察报》,时间是2001年。这份注重国际化路线的报纸,大概是受了英国《金融时报》的启发吧。总之,橙色和瘦报,让这份报纸显得鹤立鸡群。
  橙色纸据说读来节省眼力,据说在翻动时声音较小,这些都不无道理。但是,报纸想到改换新闻纸的颜色,表明中国报纸追求与众不同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读图时代】
  图文并茂一直是报刊标榜的口号,只是铅印时代抑制了报纸使用图片的冲动。当报纸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时,图片的泛滥一如开闸的洪水,汪洋恣肆。有学者不无忧心地说读图造成词语钝化,更有危言耸听者,说读图会造成脑萎缩。但是,这一切,都不足以阻挡报纸的图片化浪潮。
  除新闻照片,近年来我国报纸版面上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大量新闻图表,3D技术的运用,使新闻图表告别简陋的饼图和柱状图,变得异常精美。图表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它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
  【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见于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中。从党性原则到“三贴近”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一个引人注目的发展。是党报理论对新闻规律、市场规律的一种适从,一种理性的调适。“三贴近”原则公布后,党报开始了新一轮的改版与改革,在这些改革中,“三贴近”始终是一把标尺。“三贴近”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传媒环境,民生新闻的兴起等,都与这一方针息息相关。
  【说新闻】
  如果不是沉寂多时的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今年突然向“说新闻”开火,“说新闻”可能很难成为一个话题了。因为电视新闻已经走得更远——荧屏上所谓唱新闻——RAP新闻播报也正流行着呢。
  赵忠祥是在东方卫视“2009华语主持高峰论坛”上,谈到新闻节目主持人时,向“说新闻”开火的:“我非常不喜欢由鲁豫开创的‘说新闻’风格,这不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台应有的态度。新闻一定要用‘播’的,庄重、严肃、可信,把新闻节目搞成茶馆说书,那是非常不好的。”
  不会有人怀疑赵忠祥对新闻播报的发言资格,但是,人们不会拒绝平等、亲切、随和,更不会丧失对主持人说人话的渴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理由相信,陈鲁豫1998年在《凤凰早班车》中开创的“说新闻”这一播报风格生机无限。当然,没人会反对《新闻联播》的播报风格应该是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气壮山河,一如所有喜欢穿休闲服的人不会反对出席宴会的人穿西装打领带一样。
  【方言新闻】
  方言播新闻近年来大行其道,最有代表性的如《阿六头讲新闻》等。但是,决不要以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播电视里就是普通话一统天下。笔者清晰地记得曾从收音机里听到过地道的四川话播新闻,那是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农村广播节目。方言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征,我们相信,广播电视中有几档方言播出的新闻节目,不会把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成绩毁于一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3-29 02:49 , Processed in 0.077441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